古希腊与赫拉克利特(2005070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25 中国学术论坛 newdu 参加讨论
并不是直到赫拉克利特,我们才在希腊发现种种就其历史主义特征而论堪与选民说相提并论的理论。在荷马的有神论或更确切地说多神论的解释中,历史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但荷马的诸神并不制定历史发展的普遍法则。荷马试图强调和解释的不是历史的统一性,而恰恰相反,是历史没有统一性。历史舞台上戏剧的作者不是独一无二的上帝;形形色色的神祗全都涉笔于此。荷马的解释与犹太人的解释的共同之处是某种模糊不清的命运感和有关种种幕后力量的观念。但荷马并未揭示出终极命运,与相对应的犹太人的解释不同,荷马的解释仍是神秘主义性质的。 第一位提出更为显著的历史主义学说的希腊人是赫西奥德,他或许受到源于东方的影响。他使用了历史发展普遍倾向或趋势这个观念。他对历史的解释是悲观主义的。他相信人类在自黄金时代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注定在物质和道德这两方面要退化。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各种历史主义观念,其高潮随着柏拉图的出现而到来,他在解释希腊各部落,尤其是雅典人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尝试中,为世界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哲学图景。在其历史主义中,他受到各位先驱,特别是赫西奥德的强烈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却是来自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是位发现了变化观念的哲学家。到这时,受东方观念影响的希腊哲学家已经将世界看成一座以物质性的东西为建筑材料的巨型大厦。这就是事物的总体——宇宙(其原意似乎是一种东方的帐篷或遮盖物)。哲学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世界由什么质料构成?”或“它怎样建构的,它的实际蓝图是什么样的?”他们将哲学或物理学(二者长期难以区分)看成是对“自然”,即建构世界这座大厦的原初物质的研究。无论任何过程,都被想象成不是在这座大厦内部进行,就是建构或维持这座大厦,打乱和恢复人们认为基本上是静止的结构的稳定平衡。它们是循环的过程(除了与这座大厦之由来相关的那些过程以外;东方人、赫西奥德和其他人讨论了“谁建造了它?”这个问题)。这种十分自然的看法甚至在今天对我们也很自然,它被赫拉克利特以其天赋所取代。他提出的观点是这种大厦、稳定结构和宇宙根本就不存在。他的格言之一是,“宇宙充其量像胡堆乱放的垃圾堆”。他没有将世界设想为一座大厦,反而将其设想成一个其大无比的过程;没有将其设想为一切事物的总和,反而将其设想为一切事件或变化或事实的总和。“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是其哲学的座右铭。 赫拉克利特的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希腊哲学的发展。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全都可以被恰如其份地看作解决赫拉克利特所发现的那个变化世界各种问题的尝试。这个发现之伟大怎样评价可能都难说过高。它已被描述成一个可怕的发现,其后果已与“一场事物……似乎都在震荡的地震”的后果相提并论。而且我也不怀疑,由于所处时代的社会动乱和政治动乱,赫拉克利特本人遭受了可怕的经历,这使他对这个发现刻骨铭心。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位不仅论述“自然”,而且更多地论述伦理- 政治问题的哲学家,他生活在一个社会革命的时代。正是在他的时代,希腊的部落贵族开始让位于新的民主势力。 为了理解这场革命的后果,我们必须回顾部落贵族制的稳定刻板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由社会禁忌和宗教禁忌决定;每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都有其指定地位;每个人都觉得他的地位是适当的“自然的”位置,它是由统治世界的种种力量指定给他的;每个人都“了解他的地位”。 根据传统说法,赫拉克利特本人的地位是以弗所祭司王王族继承人,但他把这个权利转让给他的兄弟。尽管他高傲地拒绝参与其城邦的政治生活,但他却支持那些贵族的事业,他们枉费心机,试图遏止新生革命力量的兴起之势。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的这些经历在其著作的残片中有所反映。“以弗所每个成人都应该吊死自己,把城邦留给未成年的少年统治……”,这是赫拉克利特的一次情感爆发,原因是人民决定放逐他的一位贵族朋友赫尔莫多罗。他对人民动机的解释极其有趣,因为它表明,自民主制的最初岁月以来,反民主论点的手法就不曾改变过。“他们说:我们中间不应有优秀的人;要是有谁出类拔萃的话,那就让他到别处,与别人为伍吧!”对民主制的这种敌意在残篇中随处可见:“……群氓像畜牲一样填饱肚皮……他们将游吟诗人和大众信仰奉为圭桌,而意识不到其中许多东西是坏的,只有很少东西是好的。……泰乌塔米斯的儿子比亚斯住在普列尼,他的话比其他人的话更有价值。(他说:‘绝大多数人是邪恶的。’卜…群众甚至连他们碰到的事情都不关心;也不会接受教训——尽管他们自认为能这样做。”他还以相同的口吻说:“法律也可以要求必须服从一个人的意志。”顺便提一下,赫拉克利特的保守和反民主观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措辞上颇能为民主派接受,尽管其本意并非如此:“人民应该为城邦的法律而战,好像它们是城垣一样。” 但赫拉克利特为其城邦的古代法律进行的战斗是徒劳无功的,万事万物的转瞬 即逝给他留下强烈的印象。他的变化论表达了这种感觉:“万物皆流”。他说: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由于理想破灭,他反对既存社会秩序将永久不变 这种信念:“我们不能像孩子一样行事,他们是通过‘由于它是从过去传给我们的’ 这种狭隘观念培养成人的。” 对变化,特别是社会生活变化的这种强调,不仅是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一个重要 特征,也是历史主义者普遍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事物在变,甚至国王也在变;对 那些认为社会环境天经地义的人来说,特别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个事实。这些全都应 当认可。但赫拉克利特哲学却表露了历史主义的一个不太值得称道的特征,即:对 变化的过分强调,与对一种不可更易、永远不变的命运法则的信仰,彼此兼具并存, 相互补充。 在这种信念中,我们会面对这样一种态度,尽管乍看之下它与历史主义者对变 化的过分强调相矛盾,但却是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历史主义者特有 的态度。如果把历史主义者对变化的过分强调解释为他们克服对变化观念的无意识 抵触所不可或缺的努力的征兆,我们或许能说明这种态度。这也说明一种紧张情绪, 这种紧张情绪使如此之多的历史主义者(甚至在今天),对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奇发 现大加强调。这样的想法暗示这种可能性:这些历史主义者害怕变化,不经过激烈 的内心交战,他们就不可能接受这种变化观念。常见的情形似乎是,他们试图坚持 变化由一个不变的法则所驾驭这种观点,以减缓自己对稳定世界的不复存在所产生 的失落感。(在巴门尼德和柏拉图那里,我们甚至会发现这个理论:我们所寄居的 变化世界是一种幻象,此外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不变的世界。) 就赫拉克利特而言,强调变化使他得出这种理论,一切物质实体,无论是固体、 液体还是气体,都如同火焰——它们与其说是物体,勿宁说是过程,它们都是火的 变形;外表呈固体的土(由灰尘构成)不过是一团改变了形态的火,甚至液体(水、 海)也是变形的火(并且或许以油的形态可以成为燃料)。“火首先转化为海,而 海的一半是土,一半是热气。”因而其他所有“元素”——土、水和空气——都是 变形的火:“万物都等换为火,而火也等换为万物;正如金子等换为货物,货物也 等换为金子。” 但在将万物归结为火焰,归结为如同燃烧的过程后,赫拉克利特在这个过程中 分辨出一个法则、一种尺度、一种理性、一种智慧;而在摧毁宇宙大厦,将其宣称 为一座垃圾堆之后,他又重新提出宇宙是世界过程中各种事件的预定秩序。 世界上的每个法则,特别是火本身,都依据一个明确的法则——它的“尺度” 而发展。它是一个不可改变、不可抵制的法则,在此程度上它既类似于我们现代的 自然法观点,又类似于现代历史主义者的历史或进化法则。但国家强加的法律是通 过惩罚实施的理性敕令,就此而言,它又不同于这些观点。一方面是法律律令或法 律准则,另一方面是自然法则或自然规律,不能在二者之间做出这种区分是部落禁 忌制度的特征:两种法则一视同仁,皆被看做神秘的东西;这使得对人为禁忌进行 理性批判,如同对自然世界的法则或规律这种终极智慧或理性尝试改良一样,简直 不可想象:“一切事件皆因命运的必然性而产生,……太阳不会越出其轨道的尺度; 否则正义的侍女——命运女神便会将其找出来。”但太阳并不仅仅只是服从这个法 则;火以太阳和(我们将看到的)宙斯的雷电的形式,守护着这个法则,并依其进 行裁决。“太阳是时间的管理者和监护者,限制、裁决、宣示和彰显变化产生万物 季节……这个宇宙秩序即万物既不是由神祗,也不是由人创造;它过去、现在、将 来一直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尺度燃烧,按照尺度熄灭……,火在其升腾 中占据、裁决和处置万物。” 与历史主义毫无怜悯的命运观念相关,我们频频发现一种神秘主义的成份。第 24章将对神秘主义提出批判性分析。这里,我只想指明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在赫 拉克利特哲学中的角色:“太阳喜欢隐藏起来”,他写道,而且“在德尔斐发布谶 语的主人既不说明,也不掩盖,而是通过征象表明他的意思”。赫拉克利特轻视那 些更具经验主义思想的科学家,这是采纳这种看法的那些人的典型特征:“博学者 并不一定很有思想,否则赫西奥德、毕达哥拉斯以及克塞诺索尼就更有思想了…… 毕达哥拉斯是骗子的鼻祖。”与其对科学家的轻视相伴而生的是神秘的直视知性论。 赫拉克利特的理性理论以这个事实为其出发点:在我们醒着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共 同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控制,相互制约;而此中存在一种我们不做 假象的牺牲品的信念。然而,这种理论还被赋予一种次要的象征性神秘含义。提供 给选民们,提供给那些醒着的、有视、听、说能力的人们的,正是这种神秘直觉论: “人们不应像睡着了一样行动和讲话……那些醒着的人拥有独一的共同世界;那些 睡着的人则转入他们的各自世界。……他们没有听说的能力……即使听得见,他们 也像聋子一样。这个谚语适用于他们:他们存在却又不存在……智慧只是一种事情: 理解通过万物主宰万物的思想。”对那些醒着的人来说,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是共同 的,这个世界是个神秘的统一体,是万物的同一状态,只能通过理性来理解:“人 们必须遵循人人共有的东西……理性是人人共有的……万物为一,一为万物……一 是推一的智慧,它愿意又不愿被称为宙斯……它是主宰万物的雷霆。” 赫拉克利特有关宇宙的变化和隐藏的命运的哲学较普遍的特征就谈到这里。从 这种哲学中产生了一种有关一切变化背后的驱动力的理论;这个理论通过强调与 “社会静力学”相对立的“社会动力学”,显示其历史主义特征。赫拉克利特关于 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动力学,进一步确认了这种观点,他的哲学 受到他所经历的社会和政治动乱的激发。因为他声称冲突或战争是一切变化、特别 是人们之间一切差别的动力和创造性源泉。而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主义者,他将历 史审判当做道德审判来接受;因为他坚持主张战争的结果是公正的①:“战争是万 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证明这些是神,那些仅仅是人,让这些人变成奴隶,而 让前者变成主人……人们必须晓得,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即是冲突,万物通过冲突 和必然性而生成。” 但倘若正义就是冲突或战争,倘若“命运女神”同时又是“正义之神的侍女”, 倘若历史,或更确切地说,成功,即战争中的成功,是价值尺度,那么,价值标准 本身必定在“流变”。赫拉克利特通过其相对主义和对立统一学说对待这个问题。 这来自他的变化理论(这种理论仍然是柏拉图理论的基础,更有甚者,还仍然是亚 里土多德理论的基础)。一种变化的事物必定要放弃某些属性,才能获得相反的属 性。它并非全然等同于由一种状态向相反状态转化的过程,因而是相对立状态的统 一:“冷的物体变暖,暖的物体变冷;湿的东西变干,干的东西变湿……疾病能使 我们重视健康……生与死、醒与睡、青年与老年,所有这些都是同一的;因为一种 情形转变成另一种情形,而后者又变回前者……对立统一于自身:这是一种产生于 相对立状态的和谐,就与弓与琴的情形一样……相反的东西彼此归属,不和谐的音 调形成最美的和谐,一切皆由冲突生成……向上的道路和向下的道路是同一条…直 路和弯路是同一条路……对于神祗来说,万物皆美,皆善,皆正义;而人们则将一 些东西看成不义的,而将另一些看成正义的……善与恶是一回事。” 但是,上述残篇中所表达的价值相对主义(它甚至可以被说成一种道德相对主 义),并没有阻止赫拉克利特在其战争正义和历史审判理论的背景上发展出一种部 落主义的浪漫伦理,其中名誉、命运和伟人至上等等,十分令人惊诧地类似于某些 十分现代的观念;“战死者将受到神纸和人们的赞美……战死得越伟大,命运也就 越荣光……最优秀者追求一种超越于其他一切的东西:永恒的名誉……一个人如果 伟大的话,就抵得上一万个人。” 令人吃惊的是,从这些公元前SOO年前后一直流传至今的早期残篇中,竟然能找 到如此之多现代历史主义和反民主趋势的特征。赫拉克利特是位才能和创造力无与 伦比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观念有许多(通过柏拉图的中介)已成为哲学传统的一 个主要部分;但除了这个事实,学说上的相似性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相关时 期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加以解释。似乎在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里,各种历史主义很容易 凸显出来,他们在希腊部落生活解体时出现过,在犹太人的部落生活为巴比伦征服 的冲击所粉碎时也出现过。我相信,几乎不可能存在什么疑问,赫拉克利特的哲学 表达了一种漂泊感;这种感觉似乎是对古代部落形式社会生活的解体产生的典型回 应。在近代欧洲,在工业革命期间,尤其是通过美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冲击,各种 历史主义观念又复兴起来。黑格尔是对法国大革命所产生的回应的代言人,他从赫 拉克利特思想中获益甚多,并把这些东西传输给所有历史主义运动;这似乎不仅仅 是一种巧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