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野外工作见闻(2005030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46 南方周末 刘武 参加讨论
人类的摇篮 阿法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350公里,以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而闻名于世。 1974年在这里发现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1976年发现了被认为是最早的古老型智人的博多(Bodo)头骨化石。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出土了从距今580万年到距今十余万年的大量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在阿拉米斯(Aramis)地点发现的距今580万年的地猿始祖种,在哈塔(Hata)地点发现的距今250万年的南方古猿惊奇种,在波里(Bouri)地点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以及前年公布的在赫托(Herto)地点发现的最为古老的距今16万年的晚期智人化石。在这一地区的戈纳(Gona)地点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距今250万年的人工石器以及大量的古生物化石。 正是基于这些重要的人类化石发现与研究,使得学术界对早期人类起源、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等一系列国际古人类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及与古人类活动有关的其他证据的发现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目前有若干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在这里进行野外调查与发掘工作,其中以中阿瓦什(Middle Awash)项目组规模最为庞大。这个以流经阿法(Afar)盆地的阿瓦什河(Awash River)命名的项目组由已故的美国史前考古学家克拉克(Desmond Clark)于1981年创立。它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近50名科学家参加,是目前在埃塞俄比亚规模最大的国际项目组,目前由美国古人类学家怀特(Tim White)和埃塞俄比亚古人类学家阿斯法(Berhane Asfaw)共同领导。上述近10年来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均为这个项目组的工作。 作为一名中国古人类学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中阿瓦什项目组,并连续两次前往埃塞俄比亚参加野外发掘及博物馆研究工作。下面是我在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参加中阿瓦什项目组野外工作的一些见闻。 阿法盆地埃塞俄比亚气候分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4月为旱季。野外考察与发掘一般都安排在这一季节。本次野外发掘从11月10日开始,在1月10日结束,共持续2个月。 每天早上8点,野外队员头戴用于遮阳的方巾,带上野外工作用品、饮用水和午餐分乘数辆丰田越野车向当天的野外工作地点进发。汽车在非洲荒原上疾驶,沿途不时可以看见奔驰在荒原上的野猪、獾、兔子、狐狸等野生动物,偶尔也会遇见当地阿法人放牧的羊群。在经过阿法人村落时,我们的车都要停下来,由会讲阿法语的人与围上来的阿法人热情地攀谈一会儿,给儿童分发一些糖果等小食品。 居住在这里的阿法部落人,还过着比较古老原始的生活。他们住在用树枝和石头堆砌的窝棚里,往往只是三至五户人家孤零零地住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以放牧牛羊为生。在这里几乎每个阿法部落男子都持有AK-47冲锋枪,这也许是十几年前战争的痕迹,但更主要的是在放牧和夜间为了对付野兽的袭击。 整个阿法盆地是一片开阔的荒原,偶有起伏的小山丘和沟壑,树木非常稀少。每年雨季之后,经过雨水的冲刷,时常会有一些动物和人类化石暴露。人们一般都是首先通过发现地表裸露出来的化石,再经过局部发掘来采集化石。 由于这里地域辽阔,加上人力和财力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大部分的化石都是通过这种地表采集的方式获得的。经过几十年的工作人们对这里的地层顺序关系已基本清楚,再加上这里的地层富含火山灰,可以通过Ar/Ar同位素测定获得化石的准确年龄。 化石采集 野外工作主要分为地质考察与寻找采集化石两部分。除少数项目组成员负责周围地层与环境考察外,大多数人员的日常野外工作是寻找和采集化石。 项目组多年在非洲的野外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野外工作规范。以采集化石为例,根据地点情况分为重点采集和百分之百全面采集。多数情况下采取所谓百分之百全面采集(100% collection)的方式。这种方法要求采集在地表发现的所有化石,即便是一个小的化石碎片也不放过。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任何可能是人类的化石和比较完整的动物化石,要进行现场编号和包装,然后使用数字全球定位仪(digital GPS)记录化石发现地点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信息。对于人类化石,立即用随车携带的筛网、铁锨等工具对化石附近的土进行过筛,挑选任何可能遗漏的化石。 全体化石采集人员在听取了领队Tim White教授的地点情况介绍后,手持工具和小黄旗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始了紧张细致的化石采集。过了一会,整个工作区域内插满了小黄旗。原来,化石采集规范规定,遇到可能属于人类的化石或较为完整的动物化石必须立即插上小黄旗,等待Tim White教授来鉴定并作进一步的现场处理。非洲12月的白天,酷热无比。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紧张的野外工作,真是有点吃不消。向周围望去,参加野外工作的其他同事,仍然是那样聚精会神地在寻找化石,似乎没有觉察到天气的酷热。 紧张的化石采集工作一直持续到午后1点,中间没有休息。午饭一般都设法找到一处树荫下。但在很多时候,工作区域附近根本没有一棵树。这时我们就把两辆越野汽车并排停在一起,用随车携带的一块大帆布和支撑杆自制一个凉棚,大家就在凉棚下休息、吃午饭。 午饭很简单,有面包、果酱和自制的糖水。项目组非常注意避免野外工作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每天我们都携带一个大塑料垃圾袋,将吃午饭时产生的各种垃圾装到垃圾袋内,带回营地垃圾坑。在45分钟到1个小时的午饭后,开始了下午的工作。也可能在附近,有时会驱车前往一个新的地点。下午的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半或7点。然后,收拾物品,包装发现的化石,迎着晚霞返回营地。 回到营地一般都在晚上8点以后。营地后勤人员热情地迎接大家的归来,厨房为从野外归来的人员准备了热茶和苞米花。大家围坐在大餐桌旁,小歇片刻。晚饭一般在晚上9点开始。晚饭后,大家还要围坐在大餐桌和标本工作台旁工作,整理标本和野外记录。夜晚11点许,太阳能发电机提供的照明能源即将耗尽时,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帐篷休息,准备迎接明天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