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栓红]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的叙述特征(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0:11:29 中国民俗学网 彭栓红 参加讨论
二、题记位置与叙述模式 云冈石窟造像题记以第11窟最多,其次是第35窟、第25窟、第28窟、第5窟等。明窗、窟门、龛楣、龛柱上、佛龛下方、佛背光上方等位置,这些题记位置在石窟空间内较为引入瞩目。题记位置与叙述模式见下表: 题记位置有两种情况:预留和补刻。 云冈石窟造像题记一般多在石窟造像正下方、左右两侧供养人中间预留较大地方书写题记,如《五十四人造像记》等。也有佛像间狭窄处龛柱、龛楣、佛背光等位置题记的情况,但应是补刻,非预设,如云冈石窟第5-1窟南壁《佛弟子侍父及母造像记》在两佛像间竖写“佛弟子侍父及母”。云冈石窟“民间造像龛下多预留了铭刻位置,以便刻发愿文,但大多数铭刻石为空白”,铭刻位置两边则雕刻供养人,供养人之间无预留题名间隔,如第17窟太和十三年比丘尼惠定造像记、第35窟窟门东壁延昌四年常主匠造弥勒七佛菩萨记。山西高平大佛山摩崖石(相当于云冈二期稍早)造像龛下密集排列供养人,并未像云冈石窟预留铭刻位置,但在供养人之间题名模式为单列竖写“唯那某某某侍佛时”,出现了“唯那”一词。北魏晚期高平石堂会石窟也出现“唯那”一词。贺玉萍统计洛阳地区龙门石窟、西沃石窟、虎头寺石窟所见“维那”共计60人。“唯那”是寺院中熟悉佛教礼仪的执事,“北魏时期,维那逐渐演变为僧官。孝文帝时已成为沙门统的副长官……受僧官维那的影响,佛教邑义集团中也常设维那,甚至相当于副首领。义邑中维那是佛事活动的骨干,他们广游民间,通过组织各种佛事活动,组织捐资抽税牟取利益,因此在各邑义开窟造像活动中,维那特别多。”云冈石窟未见“唯那”,而叙述上多用“佛弟子”。预留题记位置,是石窟造像与信众发愿祈望的建筑构图审美的最佳结合,但是预留题记位置毕竟有限,订购位置造像花费较高。而补刻题记,是后期民众省钱表达宗教信仰的一种途径,鉴于对佛教的虔诚,补刻位置一般不会在佛像身上题记,尽量以不影响佛像整体美观的基础上,在造像“非重要”地方龛柱、背光等处补刻题记。 云冈石窟造像题记叙述上有民间化、范式化的特征。造像题记一般主要表达何时何人因何造像,因此叙述模式,常以“人-事”叙事方式为核心,再加时间,出现“时-人-事”“人-事-时”和“事-时-人”叙述模式。“人-事”,如第31窟前室北壁门口沿上“刘大□为亡母敬造佛□□□□造”,第22窟东壁《尼道法□造像记》“尼道法□所造像二区,为父母□□”。“时-人-事”以《太和十三年比丘尼惠定造像记》为代表,“人-事-时”以第4窟南壁《为亡夫侍中造像记》。“事-时-人”以第20窟附近《比丘尼昙媚碑》为代表。“时-事-人”以11窟东壁下部《太和□□年七月造像》为代表。但在具体雕刻中也会出现简略形式,有“时-人”,如“太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敬造”。只有人、时或事的,如“比丘普□□”“□□翁造”“佛弟子张□□”“太和二十年七月记”“太和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造像题记体现宗教心理但未必伴有宗教仪式的叙述模式一:“为……造像几区”“造……像几区”,还伴有发愿内容,有“发心”“愿々从心”等字样。 体现宗教心理同时突出组织、仪式行为的叙述模式二:先罗列邑师、比丘等僧尼,再接着叙述时间因何造像,结尾有时也会再罗列僧尼。此类叙述模式去掉前后仪式性的邑师、比丘、僧尼,对主要叙事也不影响,反而呈现出“时-人-事”模式,可以视为“时-人-事”叙事的变体。这些邑师、比丘、僧尼应该是受到邀请的名僧,对开窟造像进行宗教指导。从题记行文叙述结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其导引的作用。如《五十四人造像记》开始提及邑师接下来叙事。第11窟明窗东壁《太和十九年妻周氏为亡夫造像记》、第35窟窟门东壁《延昌四年常主匠造弥勒七佛菩萨记》是开头结尾提及比丘、沙门,中间叙事。而在题记中开头结尾直接提及僧尼,中间再述说时间因由,似乎只有云冈石窟题记有,在洛阳石窟未见。洛阳石窟偶见开头有邑师的情况,也往往先把造像时间置前。云冈石窟题记的此类叙述模式凸显了宗教仪式性,强调了比丘僧尼邑师导引造像的重要性,而到了洛阳石窟时期则不过分强调仪式,“时间”置于导引的“人”前,叙述重点就向造像事件本身倾斜,这是民众重视造像事实,而淡化神圣的导引人。 云冈石窟题记叙述语言上一般以白话为主,表现出强烈的民间参与性,而语言风格较为雅致的题记大多为皇室、官员家庭以及邑义组织造像题记,有一定的经济、文化背景做支撑,邑义组织宗教上请邑师,题记上很可能请文人代笔。题记表现了民众刻佛造像获得功德的宗教心理,题记多与佛像挂钩,如《五十四人造像记》中“九十五区”佛菩萨和五十四供养人对应“信士女等五十四人”,《惠定造像记》发愿造释迦多宝弥勒像,题记上方有二佛并坐和交脚弥勒造像,也恰好对应。但限于石窟开凿的位置有限和开窟人的财力所限,并非所有题记内容和造像对应,如第11窟有关药师佛的题记就未发现药师佛造像。侯旭东认为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信仰“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非系统性与随意性……造像记中表现较明显的是造像者选定的题材(即其崇拜对象),与其祈愿间往往缺乏教义上的内在联系”,这在云冈造像与题记的关系上也可印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永泰古城仍保留古老的殡葬仪式
- 下一篇:寒冰之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