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史的旧传统是一种强大的阻力。对于特定时代的人们来说,他所遇到的传统是无可逃避的事实存在,因为传统是前人所为。这些传统,既造就了人,又限定、束缚了人,使人们在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时,真正感到包袱沉重。在不知不觉中,“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①因循守旧甚而美化过去的一切,遵祖宗之法为万世不可变更的法则,正是不能以理性的自觉清醒地对待传统所致。当然,历史传统也具有驱动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功能,人们也可能向传统去寻找武器、汲取营养。但任何所谓历史发展,都不是传统的原样作平面延伸,而是对传统超越,是否定中的上升,因而必定构成对传统的挑战,自然也就受到来自旧传统的阻碍。 (4)人类历史中所有起动力作用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阻力。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定在历史整体中,与其它方面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结,才成为现实性的真实存在。每一因素对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要视特定的时空条件而定。造成历史运动的人们中。不仅存在着一部分阻碍者,就是那些起推动作用的人,也可能在彼时彼地转化为起阻碍作用的人,譬如康有为,在其领导戊戌变法时期与组织保皇党时期,对历史的作用就截然不同。另如,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历史上的进步力量,但科学技术也非独往独来,它既可以促进历史发展、造福于人类,如果利用不当,也可能为害于人类:制做杀人武器、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危及人类生存,等等。再如生产力,我们肯定它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因素,但在一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中,它又常常发挥相反的作用,甚至“只能带来灾难”,“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②因此,人类如何自觉地控制这些因素,使之不成为异已的力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5)上述诸方面,主要着眼于社会角度来看历史阻力的发生。另一方面, 那些存在于、内化于每一个人自身内部并制约着个人的创造性行动的因素,也经常构成历史的阻力。也就是说,在个人自身内部,也存在着阻碍自身潜力的开发、能力的发挥以及扼制将这种力量运用于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个人的不同,表现出了自身内部素质的差别,制约其行动的自身内部阻力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说,来自个人自身内部的阻力主要是:观念僵化而又不肯承认,不愿改变;对旧事物的情感联结;缺乏承受外部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心理素质和进行自我更新的创造性心理素质;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和从事正常行为的心理障碍;作为历史文化积淀、内化的个人的陈旧的文化心理结构;个人已有能力的限定性,等等。 全面探讨历史阻力问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说,确立历史阻力为一独立范畴,可以概括历史上那些与起推动作用相反的历史活动、历史现象,进而更完整地把握历史的运动与发展。实际上,所谓“历史合力”,首先就是动力与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践方面。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改革,而之所以要进行改革,就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文化观念和我们自身,都存在着亟需加以克服、改造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已构成民族历史进步的严重阻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改革就是清除历史发展的阻力。其次,要克服、清除历史阻力,就必须弄清何为阻力,来自何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怎样。而对历史阻力的理论探讨,就可能为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理性认识。再次,认识历史阻力可能来自多方面,历史因素又可能在动力与阻力间转化,就有必要清醒地意识到,自我与社会都需要改革,而且,任何新的成功都绝非永恒的状态。其四,实践与历史都证明,改革是促进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拓宽来说,任何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变与革,因此,变革本身就已构成一个评价尺度:阻碍变革的因素,极可能成为历史的阻力。 如果说,清除历史阻力是实践的需要,那么,研究和认识历史阻力就理应引起理论的重视。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第7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