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价值与历史主体的能动性(2)

历史主体中先进的阶级或集团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的时代的要求、广大人民的需要、历史的使命,是人类进步事业的呼唤。它包含、体现着广大人民的个人利益,体现着广大人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激起千百万人的激情,鼓舞广大群众的意志,去扫除历史发展的种种障碍,推动历史发展。个体主体的价值目标,如果与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洪流缺乏联系,它就很难产生时代的回响,它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以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广大人民的需要为基础的价值目标,才能成为激励历史主体创造热情的伟大动力。
    历史主体是个体与群众的统一,我们不能把历史主体理解为离开个人的空洞抽象。我们强调时代的要求的作用,并不否定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的作用。没有理想,没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安于现状的人,是平庸的人。不想当英雄、模范,不想创第一流工作的工作人员,不是优秀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国家,需要有大批幻想成为牛顿、爱因斯坦的青少年,需要幻想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成为在世界上的激烈竞争中摘取桂冠、拿金牌的人,也需要为了祖国荣誉而甘当配角,富于献身精神的“老黄牛”。广大群众的个人理想越崇高,我们的民族就越有生气,就越有希望。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个体的理想不能不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异想天开,这是社会生活丰富性、多样性的表现。真正自觉的历史主体,应该是为着远大社会理想,为着崇高的价值目标而不懈奋斗的人们。
    二、价值与历史主体的自由
    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和自觉的活动”④。自由和自觉一样是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而自由与价值是密切联系的。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过程,就是增大历史主体的自由,提高历史主体价值的过程。
    什么是自由?从认识论上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恩格斯说:“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⑤可见自由与主体能力是密切联系的。主体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而一定的主体能力,又是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主体缺乏某种能力,就不会有相应的自由,因此,自由的获得,有赖于主体能力的发展。从社会历史领域来说,自由就是主体活动的自主权、主动权,是在一定社会或国家约法内主体摆脱外在强制按自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进行活动的状态。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历史主体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从自然中获得自由的历史。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第一个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工具的创造,是劳动。劳动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提高了人的价值。劳动发展了人的认识,丰富了人的智慧,提高了人的能力,增大了人的自由。而主体能力的提高,创造的价值相应增多,主体的价值也相应地提高。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日益深入,人的智慧不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自由不断增大,创造的财富增多,人的价值也不断地提高。
    从社会关系方面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解放,不断追求人的价值,提高人的价值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从这一方面说,人们是自由的。但是当时物质生产资料极端匮乏,人们不能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满足最低的生活需要而斗争,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在社会关系方面,人们受着血缘关系的限制,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活动。所以,“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有了剩余产品。这时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就成为束缚劳动者积极性的东西了,私有制也就应运而生。自由意味着有选择的权利,意味着主体有主动权和积极性。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而生产有了剩余产品,劳动条件不同、劳动者能力和主观努力不同,所获的产品也不同,因而私有制比之公有制更能使劳动者享有较多的自由,更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使生产的产品更多,创造的社会价值更多,人的价值也相应提高。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无疑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历史性进步。
    历史发展到奴隶制社会,这时,生产的剩余产品还不多。奴隶主为了维持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不得不占有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相当一部分必要劳动。奴隶们失去了起码的自由。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这是对原始社会人们的自由的否定。否定自由,就是否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孕育着反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们的反抗、怠工,奴隶制成了生产发展的桎梏,不能不让位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农民比奴隶有较多的自由。因而生产积极性比奴隶高,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创造的财富也增多,相应地人的价值也提高了。这意味着对劳动者价值的一定程度的承认。
    但是封建制下农民的自由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终于被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一无所有,但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比农民有更大的自由;打破了封建割据,为贸易自由、商品的自由流通创造了条件。自由的增大,工人的知识和能力也随之提高,创造的价值也更多,工人的价值也相应提高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有了封建制下的农民所没有的某些民主权利。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仍是异化劳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