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6)

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那里,每一种生产力系统在不同的自然、历史、社会条件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扩而大之,也就是社会经济形态。每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以相对适应性和长期稳定性,以及自身的运动规律。这样,在同一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社会形态可以是多模式的,发展的道路也是多模式的。但这绝不是说,历史发展是漫无规律性的,因为社会生产力限定了其发展的总的框架,而生产关系在大的方面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
    如果以三大生产力形态来观察人类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十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就其与它所处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性质而言,与其他杂食哺乳类动物并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是狩猎者和采食者。人类学家认为,第一次大变革是工具制作的革命,即粗石器的制作,包括火的使用的发现。有了工具,人类与其它动物的竞争才取得优越的地位,狩猎和采集的食物量开始大增,人类的生活区域扩大,迁徙扩大。这种生活方式大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
    第二次大变革是“新石器时代革命”,又称“农业革命”,大约发生在一万年到八千年前,人类由于使用新石器而进入主动利用自然资源的食物生产经济,即驯化并裁培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定居生活方式,人口的增长也加速。但人类从早期原始农业过渡到真正锄耕农业大约经历了数千年时间,大约五千年前西亚地区才开始真正进入到第一种文明形态——农业文明时代。早期城市的出现,专业化分工盛行起来,剩余产品的积累加速贫富的分化,使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社会的不同人群过着条件完全不同的生活——逐步进入定居生活和阶级社会。个人和家庭所有制变得非常重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农业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由于基本财富(土地)和劳动成果占有的不同方式,区分出原始公社制、亚细亚制(?)、奴隶制、封建制等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条件的特殊结合,构成具有明显等级结构的各种社会经济结构。在上述几种生产方式中,原始公社制是始发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在不同地区可能是先后的、并行的或混合的。有的原始公社制可以直接过渡到封建制。这种农业生活方式的保守性和稳定性,使经济增长缓慢,它大约占去全部历史剩余的百分之一的绝大部分时间。至于说到欧亚北部草原上的畜牧业生活方式,则是一种次生形态。它生活的流动性较大,文明的演进过程就更加缓慢了。
    第三次大变革是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两百年前的西欧,至今全世界许多地区仍在进行这个过渡。现代工业生产力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机器力即技术力代替了自然力和人力,非生物性能源的广泛采用,从而使生产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强大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经济自行增长的能力,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国际化,使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从而进入第二种文明形态——工业文明的新时代。与工业革命相伴发生的政治革命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十九世纪初全世界约七亿二千万人口,在不到两百年时间猛增为五十亿人口(按1987年7月统计数字),按人均计算的产品猛增十倍以上。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生活方式正在取代传统农业生活方式。这毫无疑问标志着人类发展的一个崭新时期。野蛮与文明的历史划分已被工业社会与前工业社会的新划分所取代。在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西欧、北美取得统治地位,并建立起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西欧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它与非西方世界发展差的增大,对这种发展差的强烈民族反应加速了非西方世界的现代化运动。这样,就使整个世界历史进程加速化。社会主义运动是落后国家采取非资本主义方式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特殊方式。在同一性质的生产力下,出现两种不同的主导生产方式,出现两种形态的工业社会,相互共存并激烈斗争,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预示着现代社会发展形式的多样性,并将影响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其他国家的发展形式与进程。
    以上这种宏观描述大体上是从人类学的观点(西方现代化论者也持相似看法)加以引申与发挥,作为历史架构来看则显得过于粗疏。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生产力三大段的划分(就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而言)跨度太大。事实上每种形态的生产力自身都经历过一个发展过程,其间经历过多次的革命,只是由于目前研究不够,对几千年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性如何划分,还不大清楚,但就工业生产力来说,已经历的几次工业革命是比较明确的。因此,把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演进各自划分为若干阶段,是有充分理由的。
    另一个大问题是社会经济形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与既定的社会条件相结合,自然导致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阶段性。迄今为止,现代工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在国际学术界已基本定论。问题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社会形态,只是在欧洲历史研究中整理出比较明确的发展顺序,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或者是把欧洲历史的演进序列完全照搬到别的地区,或者是根本否定这些地区所经历的农业文明的长过程有什么明显的社会形态变化。因此,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中,社会经济形态到底可以划分出几大类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这个问题的唯一正确态度是从客观的历史实际出发,通过对现存的大量经验性资料的研究,去探索科学的结论。有一点是肯定的,正如工业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要引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结构性变化一样,农业文明也不会例外,只是由于时过境迁,而演变的速度又非常缓慢,给研究者造成困难,但可以肯定,许多非西方民族的农业文明也经历过或快或慢的不同升进过程。由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兴起后对世界各农业文明造成前所未有的大冲击,使这些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都发生变形与扭曲,这样就使探索每个民族发展的特殊序列的任务变得复杂而艰巨。对一种社会形态的多种类型(模式),对新旧形态交替的过渡形态,是长期以来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了打破公式化与概念化,引进诸如“初生的”(incipient)、“发展中的”(developing)、“发达的”(developed )等定语来精确界定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特征。“欠发达的”(underdeveloped)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一种特殊变形,即一种依附形态。
    (一)自有文字以来的历史时期,文明的演进大约经过四个阶段:原始农业文明,古典农业文明,原始工业文明,发达工业文明。也可以把原始农业文明与原始工业文明看作是两种大生产力系转换与交替的过渡时期或过渡形态。这种大过渡时期的特点是多种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并存或混杂,基础与上层建筑脱节,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