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2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孙方明 参加讨论
另外,他在历史编纂学上还创造了从开始搜集资料到最后完成定稿的一整套的集体编书的工作方法和步骤,给历史编纂学提供了另一方面的宝贵经验。司马光《答范梦得》(100)信中, 较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编书步骤和要求:第一步将收集到的资料按年月、事目加以排比,标明出处,并进行剪贴,这叫作《丛目》,要求“稍与其事相涉者,即注之,过多不害”。第二步是把丛目中编排的史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鉴别,考证异同,选择去取,并加以组织安排,文辞上也有所加工。对年月、事迹有相违戾、有所取舍的,要说明理由,作为附注。这样写成的第二稿叫《长编》。长编要求“宁失于繁,勿失于略”,作为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以上两个步骤,都是由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协修人员负责整理编写的。第三步则由司马光本人对长编再进行详细认真考订、删繁就简,加工润色,直到最后写成《通鉴》完稿。这个工作是比较繁难的工作,又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几次修改,然后定稿。刘恕的儿子刘羲仲在《通鉴问疑》中说:“先人在书局,止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可以看出,《通鉴》是由一批史学专家集体协作完成的项目,其中分工明确,要求严格,最后的统编、笔削润色,完全出自司马光一人之手。这又是一整套集体编写史书,分工负责的完整经验。 |
- 上一篇:我国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与发展趋向
- 下一篇:农民战争爆发后地主阶级各阶层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