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易俗,以致太平”(4)
http://www.newdu.com 2025/02/02 09:02:24 北京日报 张勃 参加讨论
京兆作为首善之区,应厘正风俗,以为其它地方的表率 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移风易俗的思考中,许多人还发现了首都的巨大影响力,认为首都作为首善之区,应率先厘正风俗,成为道德高地,以为其它地方的表率。如宋人张方平主张:“孝悌本于朝廷,礼义始乎京师……今京师者,宫室所在,王教所先,宜乎其风俗敦厚质固,以表正万邦,使八纮取则,远人知慕。是当以道德为富,而不以繁华为盛。”明人梁潜认为:“京师天下之本也,本固则邦宁……京师首善之地,万国之表,制作之示于天下,必由内以达外,教化之渐被于四方,必自近以及远。”在中国古代社会,首都“有宫阙城池之壮,宗社百官之富,府库甲兵之殷盛,以至于四方贡献,奇货玩宝,靡不辐辏”,既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军事中心,位置在其他地方之上,首都人的风俗好尚是其他地方人学习效仿的榜样。如果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基于人品和社会地位的上行下效,那么“诸夏必取法于京师”,则是基于空间重要性和影响力的上行下效。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从风俗角度入手、通过移风易俗行动以求善治,是中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实质性影响。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宿白留下的考古学之思
- 下一篇:由历史看人物——读《陶希圣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