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科技考古 >

山西明清时期乡村牌楼的对比分析(2)


    
    三、山西牌楼的用材
    山西明代乡村牌楼的用材,绝大多数为石质材料制作,技术上仿木结构进行加工,屋顶同样用石料加工出瓦垄、脊兽,形象十分逼真。调查的17座明代牌楼,其中有13座牌楼是石结构牌楼。
    清代乡村牌楼的用材,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石结构的牌楼在清代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调查的51座清代牌楼,有36座是石结构建筑,它衍生出7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牌楼,显然比明代石结构牌楼的类型有所增多,这是清代石结构建筑进步的标志。
    考察了4座清代木结构牌楼,可以看出,清代较少建造木结构的牌楼,因为木质材料与石质材料比较,显然前者不易长久的保存。
    清代出现了砖砌结构的牌楼,这是清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考察发现了10座砖砌结构的牌楼,这些砖砌牌楼一部分仿效木结构加工制作,另外一部分保持砖砌结构的自身特色,造型比较特殊,下部为砖砌墙体,中部为券拱形门洞,上部构件全为砖雕,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牌楼建筑。
    清代乡村的牌楼至今还保留极少数的琉璃牌楼,像介休市的太和岩牌楼,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这座三间四柱三楼的牌楼,用黄、绿、兰三色的琉璃构件,搭套安装完成牌楼制作,不愧为清代牌楼的精品之作。
    新绛县东林陀牌坊(清)
    四、山西牌楼的雕刻
    牌楼与其它类型的建筑比较,雕刻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是牌楼制作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的17座明代牌楼,雕刻技法上表现了“图案主题突出,内容简练明快”的特点,反映了明代牌楼庄重疏朗的时代风格。例如永济市城西街的东姚温张氏节孝坊,在额枋上采取了剔地起突的方法,雕饰了屋形龛、妇女半掩门、马车出行、行龙飞凤等不同图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节孝思想。
    对明清两代乡村牌楼的雕刻进行对比,清代牌楼雕刻呈现出“雕刻内容丰富、雕刻部位增多、雕刻手法灵活”的时代特征。
    根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乡村牌楼雕刻图案约有30多种,常见题材有缠枝花卉、多子多福、二十四孝、八仙人物、二龙戏珠、孔雀戏牡丹、十八官员出行、驾鹤天降、蔓叶花枝等。
    清代牌楼的亮丽之处重点体现在雕刻的技法上,往往在一座牌楼之上穿插使用透雕、镂空雕、圆雕、浮雕、高浮雕、线雕等不同的技法,使得牌楼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与层次感。例如襄汾县的毛氏节孝坊,额枋上浮雕八仙人物、十八官员出行图,在雀替上又透雕出二龙戏珠图案,在小额枋上线雕出不同花卉,这种以人物图案为主题,花卉图案为陪衬的雕刻手法,是清代牌楼雕饰技术的精彩体现。
    山西明代乡村牌楼,笔者考察了17座;清代乡村牌楼,考察了51座。调查中获取的基本信息有五个方面:
    第一是山西清代乡村牌楼考察数量的分布状况,它分布于全省境内33县区,相比山西明代乡村牌楼相对集中于山西境内东南部区域,清代分布区域范围扩大了许多。
    第二是山西清代乡村牌楼的实例类型比明代有所增加。山西明代乡村牌楼的实例类型,初步统计有一间二柱一楼、三间四柱三楼、八柱九楼式、八柱五楼式、三间四柱五楼5种形式。清代乡村牌楼有一间二柱一楼、一间二柱式、三间四柱三楼、三间四柱五楼、三间四柱式、三间四柱一楼、单间券洞式、五间六柱七楼、五间六柱五楼9种形式。类型的增多说明牌楼在清代乡村广泛运用,构筑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三是山西清代乡村牌楼设立的位置呈现多样化。明代乡村牌楼设计的位置各取所需,有位于街道的交汇处,有立于街道的入口处,有置于宅院的大门口。也有个别牌楼座落于田野中,实例是吕梁市交城县的宠承三锡石牌坊。
    清代乡村牌楼有设立在村中巷道上的牌楼;有排列在庙宇大门前的牌楼,实例是介休的太和岩牌楼;有矗立在交通要道十字街口上的牌楼,案例为五寨的三岔牌坊;有设置在宅院大门前的牌楼,例如永济的东阳朝黄氏节孝坊。
    第四是山西清代乡村牌楼分别采用了石、木、砖、琉璃等材料加工制作,清代使用各种材料构筑牌楼,这是明代难以企及的。
    第五是山西清代乡村牌楼更加注重精雕细作,雕刻的部位无所不在,像抱鼓石、夹杆石的外观雕饰,各类枋木,尤其是通间雀替的镂空雕做,仿木结构的屋面雕制,这些不同部位雕凿手法的广泛运用,充分显现了山西清代乡村牌楼华丽多姿的时代风格。 (下)
    沁水县武安秋闱高捷牌楼(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