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文化传承看如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3:11:56 中国民族报 德红英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那么,在新时代,如何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如何让传统文化这棵老树发新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研究。 1、传承人、基地、项目和基金有机结合。 人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主体,显然传承人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我们要选好、选对传承人。其次,各级政府应着力打造传承人培养示范基地,设立和实施民族文化传承项目,建立民族文化发展基金,对民族文化发展项目传承人予以专项支持,特别对单一传承人、专业研究人员应予以特殊政策和支持措施。再次,各级政府应利用公益性文化经费为传承人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和专业经费,为传承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同时,把传承人梯队建设任务纳入当地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中,建立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只有将传承人、基地、项目、基金有机地结合,才会有效、持续地扶持、培养和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人,才能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主体保障。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民族文化是否具有创新创造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程度的高低。因此,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的关键环节就是要重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在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不是仅依靠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哪一个方面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三者形成有机的协调机制。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家庭成员有形和无形的教育发挥了关键作用。许多文化事项的传承就是靠家庭成员的自我传习来实现的,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是文化传承的最直接途径。 学校教育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要让民族文化走进当地校园,让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当中。民族文化进校园可以激发师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同时,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与历史,具有可欣赏性和思想性,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价值。 社区教育也是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助燃剂。人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社区,在社区中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开展民族文化展演、宣传等活动,更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实践性。很多社区成员掌握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能够弥补家庭和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足。家庭、学校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鼓励家庭成员、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民族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对民族文化产生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才能更深层次地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生态环境,从而为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坚强的后盾,为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没有了活力,就不会得到持久的传承;同样,文化没有了传承,也不会有活力。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保障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使民族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延绵不断,薪火相传。 3、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机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新时代,民族文化需要新活力,谱写发展新篇章。我们要着力推动传统文化企业从生产型转向文化旅游型。当前的文化产品供给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着眼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要创造性转化传统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消费模式,创新性地发展新型文化产业,要善于将文化产品进行更广泛、更多样的转化。 4、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有机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民族文化不仅要“给自己讲”,还要“走出去”“给别人讲”,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我们清晰的文化形象,让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中华民族文化的风采。这也是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和蓬勃生机,让文化葆有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