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于化民:学林谱丛有新葩

近现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古文献学家、金石学家王献唐(1896—1960),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和篆刻,一生于传统文化方面著述颇丰。由于种种原因,其50余种学术著作绝大部分在世时未获刊行,以致其名不显、其事不彰。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遗著的陆续面世,王献唐在学术上的贡献才重获学界审视和客观评价,而其迭宕起伏的生平交游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由张书学、李勇慧伉俪积20余年之心力结撰而成的《王献唐年谱长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有助于后人进一步走近这位曾被湮没的大师。
    为护宝功臣: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人物年谱是中国史籍中常见的著作体裁。其特点在于“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而“最得知人论世之义”,更是年谱编纂的要旨。一部好的年谱,不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谱主的生平与业绩,更可以补“国史”、“家传”之不足。王氏一生,正逢中国社会和学术鼎革之际,他远绍乾嘉诸儒,近承清末名宿,益之以现代科学观念,辅之以实地勘查,在学术上多有卓见。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他护送珍贵图籍文物辗转万里,避祸川地。此大智大勇之举,可与故宫文物南迁一事媲美,时人誉为“虽百世而下,必将与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为这样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学人、护宝功臣编撰年谱,意义不言自明。
    为了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谱主一生之行实,编撰者效法前辈学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精神,多方搜集与谱主有关的资料,对其已刊或未刊之著述、日记、书信、诗词、书序题跋、金石书画,以及档案文献、报章杂志等,力求网罗无遗。由于与谱主的生活年代相去已远,编撰者还跟随王献唐的行踪,对其所到之处的山水风景和风土人情进行实地考察,以期最大程度地接近和体验王氏的生活场景,追寻其学术思想的流变轨迹。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循着学术与事功两大叙事主线胪列敷陈。编撰者在编写体例上格外用心,将全谱分成“谱前”、“正谱”、“谱后”、“附录”四个部分。“谱前”记述谱主家族的来源与迁徙,以及日照王氏历代世系。“正谱”按年月日编排谱主的学行与事功,并以按语和注释形式解释年谱内容。“谱后”则是谱主谢世后学界的相关活动,如遗作的编辑出版、学术纪念活动以及重要研究成果等。这种编排方式显得井然有序、详疏得法。
    编真实可靠年谱:
    不妄评论,让史料说话
    为学者作谱立传,首先难在学术,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交游广泛的“山东省近几百年来罕见的学者”(张政烺、夏鼐语)。生长在书香门第的王献唐幼承庭训,淹雅博学,成年后又与学界名流多有交往、相互切磋、学术精进,尤以训诂、音韵和考据见长。为王氏作谱,理应对其学术理念、治学特点、主要建树等,有着深刻透彻的理解把握和较强鉴别力。好在编撰者从事王献唐研究已20余年,学术积累深厚。年谱不是评传,偏重史实、让史料说话,读者可以判断谱主的价值与地位;而滥发私见,主观臆断,易遮蔽或歪曲历史真相。故编撰者在材料使用上十分审慎,对于谱主的思想言行,一般只作客观记录,不加评论,而是交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尽量避免以编撰者的主观见解影响读者。
    年谱长编这一史学体裁的特点是容量大,提供信息多。该书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年谱长编以事系年,复按年月加入谱主著作、日记、信札、档案等材料,并在必要处加以注释和考证,实为集编年、考证、注释于一体的编纂体裁。据统计,该书述及谱主的学术著作54种、日记100余万字、往来书札1200余通,诗词600余首、书序题跋700余种。书中还收录与王氏有过交往者500余人,对不为人熟知者,均注明生卒年月、字号籍贯、主要经历,为了解和研究20世纪前半叶的文化学术史和学界生态存留了难得的资料。经过对一应史料的仔细爬梳,编撰者也有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如学界对王献唐的生年一直有1896年、1897年两种说法。依据《五灯精舍日记》1936年6月18日所说“自购厌胜钱一枚,一面为人物画像,一面为猴及龟鹤神人,殆肖生钱之属。猴者,与余生属正合”,将其生年断定为申猴年即1896年。又据《三禅室日记》1921年7月18日、20日、21日、22日均有“至教育会听杜威演讲”记载,辅之以其他资料,考证出杜威来华期间,除曾于1920年12月29日到济南作过一次演讲外,复于1921年7月再次莅鲁,进行了长达20多天的游历和讲演,匡正了以往流行的不准确说法。书中摘录王氏1943年12月21日复陈直函云:“弟于廿七年春,载一部分图籍金石入川,辗转各地,艰难万状。办事处设乐山,弟服务则在重庆,办公又在南溪,至可笑也。现为史馆撰《国史金石志》,又为庚款会撰《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史志》杀青尚早,《通考》大体完成,约五十万言,五年心力,尽于是矣”,尽显谱主在颠沛流离之中潜心治学的情怀与风骨。
    编撰者自述初衷是为王献唐编写“一部真实、可靠的年谱”,这个貌似不高实则很难的目标应该说达到了。以二十年之功,孜孜矻矻,持之以恒,体现的是一种学术坚守的定力和责任感。两代学人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心灵契阔,使人不能不掩卷沉思。陈其泰先生为该年谱所作序言中称道其“体例精当、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学术性强”,诚哉斯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