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珍]读《文艺民俗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9:11:59 中国民俗学网 马桂珍 参加讨论
秦耕著:《文艺民俗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是,文艺与民俗的交叉学科--文艺民俗学,却一直是空白。一年前,读到一本这方面的导论,尚不能构成学科体系。最近读到秦耕著《文艺民俗学》一书,十分欣喜,全书自成体系,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在“总论”里,作者分别阐述了文艺民俗学的概念、领域、任务、方法、视角,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在“分论”里,又分为“文艺民俗”和“民俗文艺”两部分。“文艺民俗”是从内容上探讨文艺与民俗的关系,进而探讨文艺民俗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民俗文艺”是从形式上探讨其特征及有关问题。将三部分联系起来看,则构成一门学科的完整体系。美国著名学者维纳在《控制论·序言》中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本书作者从文艺与民俗这两个部门之间“交叉点”、“按合部”进行学术探求,正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无人区。因此,所探讨的问题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如在文艺民俗里的“文艺的民俗起源”,“文艺的民俗心理”、“文艺的民俗事象”;在民俗文艺里的“民俗烹饪艺术”,“民俗建筑艺术”,“民俗服饰艺术”等,独辟蹊径,进行了填补空白的探索。 在一般人心目中,文艺是指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形式。本书作者热情称赞钱学森同志把服饰、烹饪、建筑、园林、技术美术等扩大到文艺的倡议,并在书中从文艺民俗学视角对这些广义的艺术进行了探索。如在“民俗烹饪艺术”一节里,运用现代心理学实验资料,论证了“烹饪是一门以味觉为主的综合官能艺术”,简称“味觉艺术”,指出味觉不仅给人以快感,而且给人以美感,人的生理快感与心理美感是一致的,生理机构的适应和满足与心理的愉悦享受有着内在的联系和渗透。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那种把快感与美感割裂和对立起来的问题,也指出了近年来的部分烹饪美学和烹饪艺术论著,避开味觉快感和美感只从食品的色泽、造型谈美的偏颇。 在“民俗小说艺术”一节里,作者探讨了狭义的民俗小说与郑振锋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里所说的“俗文学小说”的密切关系,指出民俗小说和俗文学小说都是通俗小说,但并非所有通俗小说都是民俗小说和俗文学小说。民俗小说和俗文学小说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于流行民间,而流行民间说明已为群众接受,起到了文艺作品应有的审美、娱乐和认识作用,同时也是民俗心理、愿望和情趣的反映。我国的传统小说艺术,是在民间说书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书的过程就是听取意见、不断修改的过程。因此,能够流传下来的说书艺术底本,就是接受过听众检验的,扬弃了不受欢迎的东西,保留了受到喜爱的成份,要是再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有的便成了文学史上的佳作,如《三国演义》、《水浒》等。作者还指出,说书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加工成书面小说后成了视觉艺术,但仍保留着听觉艺术的一些特征。这种视听兼备的作品要求创作时处处为听众和读者着想,不能像单纯的书面小说创作那样自由,但这种“带着锁链跳舞”的方式,却符合“接受美学”的要求,也是让更多新创作的通俗小说转变为流行于民间的民俗小说和俗文学小说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有的作家以民俗生活为题材,自觉地进行广义的民俗小说创作,但为数颇多的作品却不为大众接受,不能在民间流传,即转变为狭义的民俗小说,这可从书中对传统的民俗小说和俗文学小说创作和流传的分析找到原因。 文艺与民俗都是涉及面很广的学科,两者之间的“交叉点”、“接合部”很多,由于作者能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精心架构,不给人以凌乱的感觉,但理论上的探讨还有待深入。 (本文刊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