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治理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55 《红旗文稿》2018/9 孙丽珍 李泽泉 参加讨论
近年来,在国内网络舆论场上,有一部分被网民称作“公知”“大V”“美粉”“精日”的人物,总是挖空心思地制造话题,大肆泼投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魂汤”和“毒气弹”,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质疑革命文化,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妄图达到动摇中华文化立场、销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兜售西方价值观的目的。揭露文化虚无主义的险恶用心,寻求文化虚无主义的治理之道,有助于正本清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 文化虚无主义是近代中国一种以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传统、主张全盘西化为特征的文化思潮,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性虚无,重点是对支撑我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史实、人物、事件进行歪曲宣传。比如,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的行为不是爱国而是狭隘的汉民族主义,意在污蔑历史英雄人物,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抹黑他们的正面形象,从而误导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在文化市场中,把历史人物形象世俗化、戏谑化的低俗文化屡见不鲜,如宋代包拯在某话剧中被恶搞成了好色之徒;花木兰成了捧着烧鸡、满嘴胡话的“大傻妞”;关羽在网络游戏中竟成了性感女性等等。二是对革命文化的选择性虚无。非议革命领袖、丑化党的领导人、抹黑党的形象。比如,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全盘抹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从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通过侮辱、恶搞革命烈士,抹杀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消解国人的精神动力。如质疑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等革命烈士英勇事迹的真实性,造谣狼牙山五壮士偷老百姓的萝卜等,破坏革命英雄光辉形象,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择性虚无。“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在2018年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送祝福之后,却在微博上遭到了无端诋毁。黄旭华院士为了大国重器,30年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是真正的国之栋梁、人民英雄和全国道德模范。对英雄、模范的肆意侮辱,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然挑衅和蓄意背叛,这是文化虚无主义的惯常表现和真正意图。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移动化的自媒体时代,文化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新形态、新趋势、新特点:其一,传播主体的高知性。文化虚无主义的很多文章有观点、有数据、有分量,而且呈系列化,煽动性强,这绝不是一般网民所为,很多出自知名度高的网络“公知”“大V”“意见领袖”等。他们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和受众,其影响力不容低估。其二,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长篇大论和系统阐述,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虚无主义为迎合公众阅读习惯,往往通过一篇几百字的所谓“解密”网文、一段三五分钟的所谓“内幕”视频、几张PS过的或摆拍的图片、甚或只有几句简短的“麻辣”点评、心情日志等,碎片化地推销其零散的错误观点,将其不可示人的政治图谋分散渗透到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其三,传播手段的即时性。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观点经常出没于一些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视频网站等,移动互联网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文化虚无主义的主要平台。其四,传播观点的迷惑性。文化虚无主义往往与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沆瀣一气、互为表里,不惜乔装打扮甚至改头换面为自己披上“时尚”外衣,通过娱乐、恶搞等方式迎合大众猎奇心理,采取迂回隐蔽的策略掩盖其用心,兜售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隐蔽性、渗透性和腐蚀性。其五,传播受众的广泛性。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7.53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7.5%。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相当一部分网民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耳濡目染中成为文化虚无主义的传播和感染对象。总之,文化虚无主义在传播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动向,增强了其渗透性和危害性,也加大了对其进行防范的广度、深度和难度,需要密切关注和精准防范。 二、文化虚无主义的本质 虚无主义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悲观与颓废精神,是集怀疑主义、自由主义、解构主义与颓废主义于一身的一种现代文明危机,把任何信仰、价值都看作可有可无,不仅贬损主流、权威等崇高价值,而且无视传统精神价值和现代社会价值,最终导致价值无序、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和思想迷茫。 文化虚无主义把人的精神本能化、物欲化、个体化,否定崇高、正义、奉献等先进价值观念,使文化日益呈现出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恶俗化。这种思潮背后,是一些对中国别有用心的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其目的是通过文化入侵和围剿,腐蚀我们的思想根基,摧毁我们的文化自信,进而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最终达到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 在本体论方面,文化虚无主义是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思想逆流。他们不承认历史文化的继承性与连续性,无视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随意贬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质疑革命文化,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欲抹杀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同记忆,动摇中华文化立场,颠覆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信仰,架空中国梦的文化支撑,是“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历史化”的文化自弱、文化自黑。他们否认世界各国文化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极力追捧西方文化,推崇“西方文化中心论”。他们要虚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他们所推崇和要张扬的则是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西方理念。如果说文化虚无主义并非完全虚无,那么“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就是它的文化本质。 在方法论方面,文化虚无主义是无理取闹、主观唯心的形而上学。他们背离辩证法,背离唯物史观,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以支流代替主流、以细节代替整体、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想代替史实,进而歪曲事实、抹黑革命、否定崇高。他们不顾主流、主线、主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的甚至达到了制造谣言、自我人格分裂的地步。他们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嘲笑民族英雄、讥讽革命先烈、侮辱人民领袖、洗白反面人物,借机散播文化虚无主义以偏概全、混淆视听的错误观点。这种不顾客观事实、任意歪曲篡改、粗暴拼凑解构的做法,让文化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价值观方面,文化虚无主义是精神“贫血”、思想虚空。文化虚无主义者摆噱头、赚眼球,片面追求所谓发行率、上座率、收视率、收听率和点击率,放弃甚至突破应有的价值操守和伦理底线,不惜以感官的刺激、眼球的惊悚、性感的暴露、隐私的曝光、夸张的炒作来吸引受众,迎合受众消遣、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被戏谑、调侃、嘲讽和攻击,“拜金风”“言情风”“打杀风”“戏说风”“奢华风”成了时尚、前卫、流行。在文化虚无主义肆虐下,价值取向由一元主导趋向多元并存,价值判断由崇高先进趋向实用功利,传统的价值标准、价值认定和价值排序遭到蔑视抛弃,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基本价值观变得模糊轻佻,最终带来的是一个民族深层的精神贫血和价值扭曲。 三、文化虚无主义的治理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面对文化虚无主义的肆虐,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器,予以坚决回击和抵制。 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从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从170多年近代斗争史、从90多年党的奋斗史、从近70年新中国发展史、从40年改革史,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滋养,增强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的战略定力。坚定文化自信要谋求文化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坚决防止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增强文化自觉,提高识别文化虚无主义的洞察力。文化虚无主义不会自贴标签,要练就辨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基本原则,掌握正确的思想武器,以客观、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研究文化问题,实事求是,揭露本质,廓清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雾。 其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交流、文化建设的大平台,也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兜售其观点的主渠道。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文化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战胜不了文化虚无主义。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持续清朗起来。“时”就是要针对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快速及时反击,防止错误思潮被过度热炒,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度”就是要加大对文化虚无主义的防范、研究、反击的力度,加大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宣传引导的力度,使文化虚无主义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效”就是要针对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澄清事实,揭露本质,批判错误,达到解疑释惑、正本清源、引导群众的良好效果,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三,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以优秀作品启迪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鲁迅先生曾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古今往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文化虚无主义之所以能泛滥,与文艺界出现低俗、庸俗、媚俗、恶俗作品不无关系。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要求,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创作经典作品,打造高雅艺术;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追求真善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追求德艺双馨,坚守职业道德和价值操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年来我国文艺界出现了《人民的名义》《战狼2》《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它们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了文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和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当一大批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精品力作“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时候,也就是文化虚无主义失去市场、遭唾弃的时候。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旗帜鲜明地反对政治虚无主义
- 下一篇:晚清史研究的“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