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香格里拉仕达遗址


    仕达遗址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仕达村民委员会片瓦自然村,该遗址分布在距金沙江江面约400米的二级台地上,其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地是由金沙江冲积而成的平坝,土地肥沃,周围植被繁盛,是一处适宜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仕达遗址背山面水,现有8户苗族群众的房屋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遗址上。
    目前,由于发掘条件不成熟,加之遗址上建有村民的房屋,未对其进行发掘,但在仕达村调查时,从发现和收藏有穿孔石刀和石斧的村民韩永成(男,现年29岁)以及其他村民那里了解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建房和开荒耕地时,常有零星的陶片和磨制石器出土,因村民不了解而常被忽视。近几年来,特别是2009年6月,韩永成在住房旁菜地挖掘沼汽池时,在2米多深的地层挖掘到有人工磨制痕迹的一些石器,其中有石刀和石斧残件以及石核等,这一发现引起了村干部的关注,并将其报告了金江镇文化站。
    一、仕达遗址的遗物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发现,并初步判断仕达遗址为迪庆早期具有人类活动痕迹的露天聚落遗址。文物调查组从当地村民手中和金江镇文化干事手中收集到27件石器和40件陶片,共计67件。具体情况如下:
    1、陶片:40片,其中大部分为夹砂红陶,陶土粗糙,也有少量夹砂灰陶和褐陶。陶器烧制的火候很低,且不匀,由于烧制时的氧化程度不同,导致陶器的陶色不纯,出现外红内灰或外灰内红的现象,说明其烧陶与制陶技术都较低。陶片上未发现图案纹样。陶片残片中最大的一块长6厘米 ,宽4.5厘米,最小块长宽只有1厘米左右。这些陶片因残损太甚,其器形不明。
    2、石刀3件:编号1为穿孔石刀残件,长9.3厘米,宽3.5厘米,厚0.4厘米,砾岩石质。该石刀平面上有穿孔,两个孔由两面对钻穿成圆孔,孔间距离约7厘米左右,而且另一小孔部位已残缺并从这一穿孔部位残断;编号2为半月形石刀,长9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系硅质岩制成,平背弧刃,呈半月形,刀刃锋利,背部有磨制的痕迹;编号3为石刀残件,长7.5厘米,宽5厘米,厚1厘米, 系硅质岩制成,一面单向打制,另一面则磨制而成,刃口锋利。
    3、石锤1件:编号6石锤,长11厘米,宽7.5厘米,厚5厘米。呈圆角梯形,系沉积岩制成,四周有敲砸过的痕迹。
    4、石斧9件:在9件石斧中,有四件器形典型、明显的精品。编号7石斧残件石质为页岩,器身呈梯形,通体有打制凹痕。长8厘米,宽6.5厘米,厚3厘米,刃部略弧且双面磨光,有使用的痕迹。编号8石斧残件石质为硅质岩,残件器身呈正方形,通体光滑,长6厘米,宽6厘米,厚2厘米, 刃部略弧且双面磨光并有使用的痕迹;编号10石斧石质为硅质岩,器身呈长方形,长13.5厘米,宽5厘米,厚2.5厘米,刃部双面磨光并有使用的痕迹,器身有打制痕迹;编号12石斧石质为硅质岩,长12厘米,宽6厘米,厚3厘米,器形为圆柱形,其由砾石初步打击成型,但尚未磨制,刃部呈弧形,顶部断残。
    5、玉锛2件。编号1为玉石锛,长5厘米,宽3厘米,厚0.5厘米,色泽乳白,系硬玉制成,打磨得十分锋利,该石刀做工精美、光滑圆润,有很明显的使用痕迹。编号2为玉锛,长6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系硬玉制成,通体磨光,有很明显的使用痕迹。
    6、石核11件:11件石核大小不一,大者为编号17石核,长14厘米,宽5.5厘米,厚2.5厘米;小者为编号24石核,长5厘米,宽5.5厘米,厚5.5厘米。均为砾石材质。这些石核均进行打击处理过,有的是从砾石上打下的石片,有的仅从一个方向打击过的单台面石核,也有的从数个不同方向打击过的多台面石核。
    二、对仕达遗址的初步分析
    目前,由于未对仕达遗址进行发掘,所以只能对其文化面貌做初步的分析。
    从仕达遗址出土的石器的器形来看,其文化很接近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它们之间有诸多类似性,或许也有着某种内在的文化联系。如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主要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在马家窑文化发现穿孔石刀,其石刀中部多钻有一个或二个圆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龙山文化最为典型,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发展而来的龙山文化,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左右,该文化遗迹中发现的穿孔技术比较发达,一般是用石钻头两面对钻,少数用管钻法。常见的器形有斧、穿孔石铲、穿孔石刀等,其中以石斧、形体扁薄而规整的穿孔石铲、长方形或半月形双孔石刀等数量较多。“半月形双孔石刀原是龙山文化开始出现的器物,后来扩散到其他地区”(《考古学报》第十册,(1995年),39页)。
    另外,仕达遗址与大理宾川白羊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特征也有相似性。白羊村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城东北3公里处,地处金沙江流域。它是滇西洱海地区内涵比较丰富、文化特征鲜明的一处典型新石器遗址。在白羊村遗址中,出土的石刀数量众多且具特色,以新月形凸刃双孔或单孔石刀为主,少数为穿孔圆角长条形。白羊村遗址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2050±10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165±105年) 。该遗址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原始的稻作农业阶段。白羊村遗址属于河旁台地上的聚落遗址,在川、滇两省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具有代表性。
    再仔细观察仕达遗址中出土的石器,石器均有明显的使用加工痕迹,且有的石器磨制精细,双孔石刀为两面对穿而成,技术较高。显而易见,与上述两个文化之间具有某种渊源关系。
    最后,仕达遗址与西昌礼州遗址的比较。西昌礼州遗址,位于安宁河谷(金沙江的二级支流),出土的器物分为石器与陶器两类,石器中以石刀和砍砸器、石斧为最多。石刀共有23件,可分成长方形弧形刃、半月形平背弧刃、半月形弧背平刃三式,石刀在近背部皆有二至三个穿孔。石斧有12件,平面呈梯形,刃部稍宽,弧形刃,通体磨光(刘弘著 《崇山峻岭中的“绿洲”—安宁河谷文化遗存调查研究》)。陶器方面,礼州文化出土了3千余片,陶质均为夹砂陶,陶土粗糙,火候不高不匀。且全为夹砂陶,其中大部分是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和褐陶(刘弘著 《崇山峻岭中的“绿洲”—安宁河谷文化遗存调查研究》)。再观察仕达遗址出土的石器和陶片,它们之间很有相同点。
    综上,根据仕达遗址与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宾川白羊村新石器遗址、与西昌礼州遗址的比较,尤其是参照“礼州遗址的时代基本属于中原的商代晚期,距今3200多年”的推测(刘弘著 《崇山峻岭中的“绿洲”—安宁河谷文化遗存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仕达遗址为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古遗址。
    2010年和2011年,先后有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巴尔·优素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成教授、四川大学李永宪教授先后观察了仕达遗址出土的这批遗物。他们认为:这批石器有明显的二次加工和多次使用痕迹,并与四川西昌安宁河谷的礼州文化极为相似,这也支持了我们的判断。
    最后,仕达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迪庆州早期聚落遗址的空白,待条件成熟后,如能对它的进行考古发掘,将为迪庆史前的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