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脉络——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刘延常


    齐文化是齐鲁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究出现了哪些学术增长点?围绕相关问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刘延常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以临淄齐都故城为中心分布
    《中国社会科学报》:现代考古学在齐文化研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刘延常:考古研究不仅可以发挥传统的证史、补史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最大程度上了解齐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青铜铸造、冶铁业说明齐国当时已经掌握了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车马坑、青铜兵器说明齐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众多小型聚落、墓葬棺椁变化、随葬品生产专门化等,有助于诠释当时社会层级结构与社会发展变化;诸多吴国青铜兵器、越国兵器、燕国兵器出现,反映出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报》:通过考古研究,学界对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形成了怎样的认识?
    刘延常:关于齐国都古营丘所在地,学界历来有多种观点。经过考古学发现研究,学界逐渐形成共识,认为早期齐国都城、早期齐国文化遗存分布应以临淄齐故城为中心。从年代、城址、高规格墓葬、聚落密度、青铜器等指征性遗存来看,临淄齐故城东部、西部等周边地区尚不具备西周早期齐国都城的要素。
    我们对齐文化的形成渊源和姜太公采取“因其俗,简其礼”的治理措施等问题也产生了新的认识。淄河、弥河流域晚商至西周早期文化遗存丰富,聚落数量众多,其文化遗存特点是夷商文化陶器、夷周文化陶器共存。这说明在姜太公到达营丘前,临淄及其周边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夷商文化深度融合。因此姜太公顺势而为、怀柔统治,迅速稳定局面,为齐国和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齐文化动态发展趋势逐渐明确。西周早期,齐文化主要分布在以临淄齐故城为中心的区域,而高青县陈庄西周早期城址、青铜器遗存,济南市章丘地区众多文化遗存,胶东半岛龙口归城出土众多青铜器等西周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应该是周王室以齐国为中心,对鲁北地区东夷势力采取的控制措施的物质文化反映。此时齐国只局限于临淄区域,不过方圆百里,属于典型的周文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至西周中晚期,齐文化向西发展到高青县、广饶县,向东发展至青州市、昌乐县,齐文化有所扩展,但分布范围不大,从陶器群、形制、纹样等分析,齐文化面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周边鲁文化、莒文化等有所不同。
    将齐文化与鲁文化、莒文化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春秋早中期,齐文化向西分布至济水以东济南地区,向南东部到达沂山山脉南北区域,向东到达潍水以西地区;春秋晚期,重点向汶河上游地区扩张。战国早中期已经稳占汶河上游;战国晚期向东已至长岛列岛,向西至长清区,向南达鲁东南地区腹地、鲁中南地区曲阜以北地区。齐文化的时空分布反映了其动态发展过程,对研究齐国的扩张、齐国边邑、齐国与周边古国的交流融合大有裨益。
    与周边地域文化互动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报》:齐文化在与周边地域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文化因素?
    刘延常:早期齐文化与周文化进行了较好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与东夷文化的融合和共存。姜太公就封齐国时期,以临淄为中心的区域夷商、夷周文化充分融合,东夷文化传统构成了齐文化的特色因素,是齐文化区别于鲁文化、莒文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考古发现同样反映了齐文化与周边古国文化的融合。如齐国故城出土战国中晚期越国印纹硬陶罐,齐故城南部遗址出土越国鸟篆文青铜剑等;临淄紫江花园战国晚期墓葬及其青铜器,临淄商王墓地及其出土青铜器;魏国、赵国、韩国的兵器及钱币在山东出土等。当然,齐国器物在其他地区亦有出土,这些都反映出齐国在不同时期与周边古国交流密切。
    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齐国称霸争雄的基础。近十几年考古发现证明,除了从西周早期至东周时期丰富的齐国盐业遗存,足以证明齐国盐业经济发达、得天独厚之外,齐国还具有以铁器、青铜器铸造、车辆制作为代表的先进而全面的手工业体系。齐文化的艺术繁荣在成就非凡、独具特色的青铜器造型镶嵌工艺、彩绘陶纹样、玉器纹样艺术上得到了生动体现。众多齐文化遗址、墓地的调查发掘以及大量遗迹遗物的出土,也反映了齐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