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今天、未来,犹如一根链条上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今天的社会有过往时空的折光,未来的岁月将是今天的延续和发展。这种逻辑关系似已成为不征之论。因此,对历史的看重与尊敬,当是每个时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史必有“家”。这在具有悠悠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犹为突出。当我们徜徉在历史长廊时,在接受、领悟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赐予的时候,不该忘却那些为后人留下我们中华民族宝贵史学遗产的史家群体。拜读了《中华历史文化名人评传·史学家系列》(李侃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掩卷思之,心中充满景仰之情。 一 近20年来,史学界关于史家传记的研究和撰述,比起以往来说,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有著者对中国史家作出评价,且有一人一传的专书。其中,自不乏独到见解,然毕竟“独木不成林”;更有不少著者把中国的众多史家合传成书,显示了中国史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然毕竟为篇帙所限,难以尽述史家的生平、思想和成就。将一批成就最为突出的史学家撰写成如此规模的评传,即一人一传,撰为专书,编成“系列”,似尚属首次。这个创举帮助人们看到:中国文化的大军中行进着一支特殊、重要的队伍。有了他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才被完整地记载下来,流存下来,一条生生不已的浑浩流转的传统史学长河才能流淌、奔涌在人们的心中。这部“评传”的出版,使我们及后人得以认识中国史学家群体,窥其一斑,得以掌握中华历史文化进程的脉搏与风貌。 通览已经出版的六本“评传”,即许凌云著《司马迁评传》、安作璋著《班固评传》、瞿林东著《杜佑评传》、宋衍申著《司马光评传》、仓修良等著《章学诚评传》、陈其泰著《梁启超评传》,笔者以为有以下共同特点: 1.“评传”均出自专业研究者之手笔,反映了作者们多年的学术积累和认识上的创见,读来使人感到不只是一般性的了解知识,而且是对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的领略。这些作者都是以研究中国史学见长的专家,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学有所长,著述甚丰。如许凌云著有《读史入门》、《儒学与中国史学》等,安作璋著有《班固与汉书》、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瞿林东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等,宋衍申著有《司马光传》、《史学·史实·情感》等,仓修良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等,陈其泰著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等。因此,他们对传主的时代、生平及学术成就谙熟,或叙或评,得心应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评传”避免了某些系列丛书在撰写上参差不齐、悬殊不一的缺陷,从而使每本书的学术品质与学术价值有了可靠的保证。 2.“评传”所述史家较好的做到了“评”、“传”兼顾,浓淡相宜,传主面貌栩栩如生,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史家从事的是严肃的历史撰述与研究。作为评传,既非一般意义上的传记,又不是人物生平的流水帐。如何使传主的思想、活动、音容笑貌在十几万字的篇幅内跃然于纸上,可亲、可敬、可信,确实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作者们注重对传主总体上的勾勒与描述,即从其生平中遴选最主要的史实,给予叙述、评论,而于史学成就上,则浓墨重笔,从而把对传主生平的白描与史学成就的工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史家往往与宦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些传主既是撰史的学者,又是宦途的行者。作者较好地处理了传主作为政治家与史学家的关系,将其既有交叉联系的一面又有独立特别的一面,表述得适宜、得当。所以,这部“评传”丛书又是生活在百年前、千年前的人们的生活画卷。可以说,评传里面有历史,有社会,有甜酸苦辣,有人生三味。 3.“评传”传主均是中国史学上的第一流人物,他们的史学活动和史学著作,在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性质。读来使人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史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史学得以发展,不曾中断,全在于从古至今每一个历史时期史家群体的共同努力。作为一部系列丛书,只能择其要者而选之,即选择那些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突出、成就卓著的史家。从目前已经出版的六部“评传”来看,其传主均是中国史学上的佼佼者。这样的传主阵容,奠定了整套书上乘品位的基础。作为一流史学人物,他们不仅呈现出优秀史才的一面,而且显示出其代表性的一面。这种特征告诉人们,他们对于当时历史的撰述、评价,均为后来史家续写历史打下了基础;他们还为当时的和后来的一代代统治集团提供了治国安邦的经验,“彰往而察来”、“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以史为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句正是由于史家的建树而为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一种自觉的历史认识。这是中国史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贡献。经过几千年赓续不断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它作为民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汇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 二 如果说,显现在史家群体身上的这些共性足以使人击节兴叹,那么,史家各自的独特之处则更具魅力。六本“评传”除有上述共同之处外,也都写出了各自的特色。因此,六位传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鲜活生动的形象:发愤著书终成千古良史的司马迁,从洛阳花下读书郎走向“马班”齐名的班固,创造史学与政治结合艺术的杜佑,一生精力尽于《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乾嘉时期在史学上独树一帜的章学诚,开辟“新史学”道路的梁启超。这幅神采各异的历史画卷告诉人们:看似凝固的历史中却仍然奔涌着激励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 司马迁以其恢宏气势、旷代奇才完成了流芳百世的巨著--《史记》。作为中华民族的史诗和颂歌,《史记》在史学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不仅给后人留下一份永垂不朽的文化遗产,同时为当时人及后来人树立了一个百折不挠、忠于事业和理想的光辉榜样。《司马迁评传》开篇引用郭沫若为其作的碑文,将司马迁“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的历史地位展示给人们,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司马迁的独特贡献:创纪传史法、创史评形式、明史学宗旨、扬实录精神,揭示了才、学、识、德高度统一,事、文、义浑然一体的学术品质、风格造就了千古良史的司马迁和成为史著典范的《史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