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邦结构社会的局限在于:它虽然也可以得到规模相当惊人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始终被局限在族邦自身的格局之内。同一种族的不同族邦间虽然存在着由共同的血缘和文化渊源结成的联系纽带,但各具特性的族邦间差异与隔阂却使这种联系纽带缺乏更为深固和广泛的同一性基础。至于在不同种族的族邦之间,其差异与隔阂就更加明显了。而且,就任何一个族邦而言,其自身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延续都是以它所具有的武力作为生存支柱的。而族邦的武力不管多么强大,总有衰落之时。一旦武力衰落,或者碰到了一个更加强大难以抗衡的对手,这个族邦的文化也就随之衰落甚至湮灭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不妨再让我们看一看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的、与玛雅文化类似的事例。现代考古的成果告诉我们: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文化及相临的古代巴蜀文化代表着一个久已失落的古代文明,这个古代文明曾经有过相当辉煌且极具鲜明个性和特色的过去。作为区别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界限的主要标志--城市、金属器物和礼仪性建筑,这个古代文明都已具备。但我们今天对它的确切历史却一无所知,既不知道它怎样产生和发展,也不知道它因何而灭亡。只能通过对出土的大量造型极为奇特的青铜器、有别于中原文字的古巴蜀文字(注:根据学者对“蜀族铭文戈”和“巴族铭文戈”的考证,不但古巴蜀文字与中原文字不同,古蜀族文字和古巴族文字也是两种风格迥异、判然有别的不同文字。这更说明了族邦文明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详见《三星堆文化》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规模宏大的古城墙和祭祀中心的残迹的考证,大略知道这是一个三四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当着它正处于隆盛状态时,却于商末周初戛然而止,给人们留下一连串扑朔迷离的难解之迷,凸显出一大片需要填补的巴蜀古史研究的空白。”(注:见前引《三星堆文化》序言。)这表明:即使是充分发展的族邦文明,其抵御外力的能力也是相对脆弱的。这与华夏民族形成以后的历史恰成鲜明对照。 中外历史上屡屡出现过的、曾经发展到相当高度而又重新归于湮灭的众多族邦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由早期国家发展到成熟国家,并不是一个必然的、一定会完成的历史过程。已往,当我们由于深受进化论和发展史观的影响,因而把研究的目光主要投注于那些已经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展现出充分发展的结果的民族和国家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对于那些已经消失和夭折了的古老文明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又理所当然地把人类社会必然要不断地向更高级阶段发展视为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然而,一旦我们脱出这种思维定式的局限便不难发现:这种过于乐观的、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会不断发展的观念其实是颇为片面和盲目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许多比较简单的文化因素(如陶器)在许多地区都有重复的发明。而越是高级的文化因素,重复发明的可能性和概率就越小。国家政治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文化因素,历史证明,它在世界各地区的重复发明是非常少的。大量的早期国家都是某个地区内国家政治文化传播的结果。”(注:见前引《中国早期国家》,第64页。)个人感觉:这一判断不但适用于由前国家形态到早期国家的发展,也同样适用于从早期国家到成熟国家的发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倘若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北美洲这惟一的一块大陆,那么人类今天的状况将会怎样?尽管那里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尽管那里曾经出现过十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它的今天显然只能是仍然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而且我们无法断言它必定会向更高形态发展--除非我们完全无视它虽然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漫长岁月却直至近代依旧处于极其原始状态的客观事实。 美洲和其他一些地域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优越的自然环境,相当高度的科技与文明积累,都并不能导致人类社会一定要向更高阶段不断发展的必然结论。生活于任何一个地域的人类社会,倘若不能突破族邦结构的局限和桎梏,那么即使已经具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成果,其前途依然是吉凶未卜:它有可能继续向前发展,也有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急剧倒退,甚至使原有的所有成就荡然无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商代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人口较之夏代有了极大的进步,便因而断言它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较之其前时期远为进步,便断言它必定会继续向前发展一样。特别是,如果说古埃及文明和古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是由于波斯帝国的兴起的话,那么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则是相当神秘的:至少,我们今天尚不能确定它的衰落是由于另一更加强大的新兴文明的介入,而很可能恰恰是由于其内部自身的原因。倘若真是如此,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三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结果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深入思考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导致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等历史学的重大问题。 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上百万年,而其取得巨大进步和发展变化的时期则是在最近的这一万年(亦即地质学所谓的全新世)。倘若将这最近的一万年视作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便很容易发现:如果说在这一过程开始的时候地球上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大致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话,那么在其行将结束的时候,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已经天差地别、判若云泥了:有的已在考虑“后工业社会”的问题,有的则仍然处于“前国家阶段”--至少在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作为极其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而长期延续的前国家形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巨大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进步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依赖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一般来讲,知识积累越丰厚、科技越进步的人类社会,其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可能便越大。那么,何以在美洲和大洋洲这些自然条件并不恶劣的地方,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艰难?何以一些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明未能获得充分发展便迅速衰亡?例如,埃及和巴比仑都是知识积累与科技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仅以数学为例,在大约相当于我国夏商之交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古埃及人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已经精确到3.16;几乎与此同时,古巴比仑人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已经精确到3.125 。 而直到距其1500年之后,在我国的第一部数学书《九章算术》(约为汉代)之中,圆周率仍然是极为粗略的3。既然文明发展得如此之早又如此之高, 何以那里的社会的演进并没有呈现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序列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