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袁枚在《史学例议序》中也说,“古有史而无经,《尚书》、《春秋》,今之经,昔之史也;诗易者,先王所存之言;礼乐者,先王所存之法;其策皆史官掌之。”(见《小仓山房文集》卷十) 晚清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采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认为“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且焉。……五经者,周史之大宗也。”(见《龚自珍全集》第一辑) 此外,还有章太炎《国故论衡》中《原经》篇、《检论》卷三、《订孔》上下篇等。 由上可见,关于经史相等之说,是有远久源流的。从南宋陈傅良、叶适,到章学诚、章太炎,特别是南宋与清代浙东学派,都探讨过经史关系问题。明清时期这种思想很普遍。不过,宋濂、袁枚是文学家,王守仁、李贽是哲学家,偶然谈到而已。只有陈傅良、章学诚,才是真正的史学家,主张经学就是史学。章学诚思想直接影响到龚自珍和章太炎。 至于陈傅良与章学诚之间是否有关联呢?研究得还不够。南宋和清代,都有过浙东学派。一种意见认为,他们应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学派。另一种意见认为,他们有直接关系。例如,何炳松在《浙东学派溯源》一书中[22],就把宋代和清代浙东学派相联起来。何炳松是金华人,认为是继承孔子道统的。 我个人认为,南宋和清代浙东学派之间,有相同之处三点:一、学问都是史学;二、主张都是经世致用,以史学为武器或工具;三、政治上都是改良主义者、淑世主义者。截然不同之处则在于:宋儒以史来补充经,章学诚则以史看经,把“经”与“史”地位完全相等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条虚线,而不是一条实线。探讨经史关系论,就能够把浙东学派溯源弄清楚。章学诚的观点,超过了前人。龚自珍讲过类似的话,但尚未钻进去研究。魏源也有较切实的意见。章太炎更进一步认为,孔子就是史学家,见于《订孔篇》;《春秋》就是历史书。章太炎关于史学与经学的关系的论述,颇值得研究。 总之,第三阶段“经等于史”之说,是进步的,涉及到历史哲学上的问题。应当注意的是,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后期会出现这种思想呢?原因研究得还不够。 六、经属于史阶段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封建经学退出历史舞台,经学注疏都成了史料。所谓“六经皆史料”,这是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口号。 郭沫若是利用“六经”史料研究古代史的第一人。郭老《十批判书》中好几篇论文[23],就是以《诗经》、《易经》来研究古史的。开创者正是他,他认为“经”是史料。我们今天也是从史料学角度去研究经学的。例如,《诗经》是重要史料之一种,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真相。搞《诗经》大多是中文系的人,但也应有人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研究。一要写出“诗经学”的发展史,二要以史学眼光编一部《诗经选》。这两件很有价值的工作,均可以搞。研究《易经》,也可以如此做。 所谓史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字或非文字的材料,是客观性的东西。后人主观性的东西,不会包含其内。史料不只限于文献资料,还包括考古实物。一千年后,发掘出来的啤酒瓶,也可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研究历史的人,应当注意考古实物资料,不要轻易地受到文献学的限制。因此,我长期地订阅《文物》和《考古》等杂志。 所谓史学,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东西。史料是客观的,整理与分析史料则是主观的,三者合而为之即史学。史学著作的好坏,在于主客观结合得好与不好,叙述得好不好。史学的核心,究竟是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编纂学呢?耿老[24]主张讲历史哲学,不主张讲编纂学。然而,历史哲学谈何容易!没有高度的理论修养,很难做到。历史哲学是高精尖的东西,而编纂学则是底子。 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的史著如《春秋》、《史记》,在当时是史学,随着社会发展则慢慢地降低为史料了。二十四史在当时是史著,今天却成了史料。“史”与史料是辩证地发展的,古代的史成了今天的史料。这样,中国文化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注释: [1]论文题为《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初探》,刊于《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1962年8月)。强调指出:“经、史关系问题, 是中国经学史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参见朱维铮教授编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以下简称《选集》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俞平伯(1900-1990),著名的文史学家。 参见乐齐编《俞平伯》附俞平伯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3]这段结论按《有关中国经学史的几个问题》校录, 参见《选集》增订本。 [4]周先生将清代至今的文字学研究,按对许慎之学的态度, 分为三派:宗许派、反许派、订许派。从清末到现在,文字学走订许路线,即超越经学的路线。 [5]江水(1681-1762),婺源(今属江西)人。 以考据清晰见长,开启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 [6]吴大澄(1835-1902),清江苏吴县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参见裘锡圭《文史丛稿》“吴大澄”一节,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出版。 [7]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号观堂。 《释史》一文见于《观堂集林》卷六。 [8]查《中国史学论文索引》,未有《续释史》,疑有误。待考。 [9]关于梁启超《新史学》,参见周予同主编、 朱维铮修订的《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10]朱希祖(1879-1944),浙江海盐人。曾任北大史学系主任与中国文学系主任。著述中未见《史学概论》,但有《中国史学通证》,重庆独立出版社1943年版。 [11]徐中舒(1898-1991),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所撰论文《左传的作者及其年代》,刊于《历史教学》1962年第11期,认为史的起源与诗歌有关。 [12]顾颉刚(1893-1980),苏州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疑古派代表人物,编有《古史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