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20世纪的发展道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2)。 [2] 吴振清。十六国史学述评[J].史学史研究,1989(3)。 [3] 薛莹。十六国史书的官修性质[J].史学史研究,1988(3)。 [4] 谢继忠。五凉史学述略[J].兰州学刊,1987(2)。 [5] 赵荧。五凉史学述论[J].西北师大学报,1992(2)。 [6] 赵荧。五凉史学家考[J].西北师大学报,1993(4)。 [7] 宋德金,等。中华文明史:第六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8] 杨树森。辽代史学述略[A].陈述。辽金史论集:第三辑[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9] 吴怀祺。辽代史学与辽代社会[J].史学史研究,1995(4)。 [10] 崔文印。金代在史学上的成就[J].史学史研究,1983(3)。 [11] 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2] 乔治忠。后金满文档册的产生及其史学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4(3)。 [13] 瞿林东。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19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1994(1)。 [14] 刘凤翥,李锡厚。元修宋、辽、金三史再评价[J].社会科学辑刊,1981(3)。 [15] 陶懋炳。《辽史》、《金史》评议[J].史学史研究,1989(4)。 [16] 白寿彝。在第一次全国史学史座谈会上的讲话[A].白寿彝史学论集:上[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7] 施丁。中国史学史[A].肖黎。中国历史学四十年[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18] 瞿林东。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与史学特点[J].河北师院学报,1995(4)。 [19] 杨国勇。司马光民族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N].光明日报, 1984-01-11(3)。 [20] 黄君萍。漫评司马光的民族思想[J].晋阳学刊,1985(6)。 [21] 张全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非“正统”史观[J].西南师大学报,1988(2)。 [22] 瞿林东。论《通典》的方法和旨趣[J].历史研究,1984(5)。 [23] 张大可。司马迁的民族统一思想试探[A].史记研究[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24] 宋采义。试论司马迁的民族思想[J].史学月刊,1987(1)。 [25] 星汉,栾睿。司马迁民族观批判[J].殷都学刊,1993(1)。 [26] 何德章。《南》、《北》史之正统观[J].史学史研究,1990 (4)。 [27] 谢保成。倾向统一不是《南史》与《北史》的主题[J].北京大学学报,1990(2)。 [28] 胡刚,唐泽映。从《读通鉴论》看王船山的民族观[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1)。 [29] 宫哲兵。试论王船山晚年民族观的变化[J].求索,1982 (增刊)。 [30]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4)。 [31] 孙家洲。“正统之争”与“正统史观”[J].争鸣,1988(2)。 [32] 瞿林东。历史·现实·人生--史学的沉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33] 陈其泰。史学传统与民族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