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国史学史研究未来的走向,现在也只能作一个大概的估量。我认为在21世纪, 中国史学史研究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呈现出这样的发展前景: 一是继续开拓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诸如加强对断代史学史及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 ,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翔实的、有分量的断代史学史专著,这主要源于我们对史学 认识不够深刻。而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则更为薄弱,这是因为研究史学史的不懂少数民 族语言文字,而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却对史学史很陌生。应当看到,这方面的研究 有很大的空间。 二是加强中国古代历史编撰学及其理论的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编撰学主要讲的是史书 的体裁、体例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史书之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在这方面中国 传统史学有丰富遗产,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我们认识中国史学史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对史注、史表的研究也很缺乏,史注、史表不仅是反映了对历史的一种认识,而且 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媒介和积累,但是我们还没有从史学史的角度进行整理和研究。 三是深入研究理论,即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历史理论研究应该向着历史哲 学方面发展,这对推进中国史学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研究历史理论,应该首先从研 究中国历史理论入手。研究中国历史理论,就要弄清在中国史学史上有哪些范畴?如司 马迁《史记》中所讲的“势”、“天人”、“古今”、“物盛而衰”,以及后来人们所 讲的“理”与“道”,再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 ,这些概念是否可以作为稳定的范畴提出来,至今还是若明若暗。除了范畴之外,还有 一些重大问题,如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口状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民族融合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都还有待于从史学史上作更加深入的探讨。关于中国古代史学 理论的研究也是很不够的,同样都有很大的研究余地。总的说来,从理论的层面上看, 我们同当代西方史学比较起来,有明显的不足和差距,无法与人家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对 话。这种情况应当有所改变。 四是中外史学进一步加强联系,特别要加强比较研究。虽然经济全球化并不会导致文 化的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加强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比较研究就显得尤 为重要。 五是加强史学史研究与史学理论研究的结合、中国史学研究与外国史学研究的结合。 史学史研究与史学理论研究的结合,是把史学史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 使史学理论研究有更深厚的根基。中国史学研究与外国史学研究的结合,是为了让外国 同行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同时也使我们从外国史学中获得启迪 ,以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问: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史学有什么用?”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从孔子、孟子、司马迁以来,两千多年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 的理解和认识有许多讨论,我认为可以就这个问题写一本专书。史学的作用有丰富的内 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史学同社会的结合,同人生的结合,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结 合。史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许多人包括一些史学工作者甚感困惑的问题。如果这个问 题不解决,那不仅是“史学危机”,恐怕更是民族的悲哀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 外国史学著作的大量引进,人们可以读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种解释,同时,也伴随着产 生了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种种误解,有些误解至今仍然存在。比如,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史 学是“资治”史学、“劝诫”史学,因而在今天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地方。中国古代史 学确有资治、劝诫的功能,但它的功能决不止于此,它在今天也还有现实的价值。1991 年,我发表了《传统史学的现代价值》一文,从进取精神、凝聚意识、历史智慧等三个 方面,论述了传统史学中的优秀部分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这个认 识的基础上,1994年,我出版了《历史·现实·人生--史学的沉思》一本小书,这是 专门论述史学社会功用的著作。本书依据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试图通过深入浅出的叙 述和阐释,说明史学在人们思想历程的发展上所占有的位置,说明史学同社会、文化、 人生的关系,从而说明史学对于人们认识历史、现实、人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它 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它首先论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深刻历史意识的 伟大的民族,以及人们的历史意识的发展同人们社会实践的关系。其后依次论述了史学 与认识历史、史学与社会进步、史学与文化发展、史学与人生修养、史学与历史教育等 问题。这书在理论上的特点是:强调人们的历史活动是人们的历史意识产生的前提,而 人们通过史学去认识历史,则是史学的社会作用得以发挥出来的前提,人们重视历史则 不能不重视史学,其理固无疑义。这本小书在帮助人们对历史科学与现实历史运动之关 系的认识方面,提供了理论上和历史上的较有系统的说明,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历史 科学与社会实践之密切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史学的社会功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一定的社会条件创造了一定的史学。但是,史学对于社会的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能 动的。这就是说,史学既是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反映,但它同时又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历史 ,这就是史学的社会作用。史学的社会作用,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地 说:首先,通过史学认识历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当人们真正认识了历 史,才可能继承各种优秀的历史遗产,为现实的历史运动提供借鉴、经验、智慧,开辟 和创造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通过史学去认识历史,确乎是史学的社会作用中最 根本的方面。其次,史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史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反映在政治、文化 、教育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也最为重要。在政治方面,又以政治决策、历史经验、忧患 意识同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史学家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是当政者进行政治决策的重要的 历史和理论依据。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得失成败之故,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而史学上深沉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之一。第三,史学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史学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史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有 一定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也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条件。但是,史学因其自身的特点, 也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史学的每一个进步,都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成果 和积累。史学是推动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 重要地位,史学以其独特的形式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如史书对于多民族历史活动的 记载成为历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对于多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 用;史书对于西周、汉、唐这些盛大朝代的记载,既作为史学的形式又作为文化的形式 影响着周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多民族 文化融会、发展的过程,而史学则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第四,史学与人生 修养的关系。中国先民从很早的时候起,就重视通过学习历史来提高自己的德行、见识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当是对于这一传统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以修身 、治世、明道为目标,以有益于社会实践、历史进步为归宿。第五,史学与历史教育的 关系。优秀的史学遗产,使历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和优点:一是由于历史著作 的覆盖空间恢廓,可以使历史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使社会公众都能受到这方面的教 育和熏陶。二是由于历史著作的内容、形式、层次之结合的多姿多彩,可以使历史教育 具有突出的适应性,使社会各阶层人物都能从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著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和教益。三是由于历史著作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底蕴和众多杰出人物的人 格魅力,以及各方面的经验和智慧,使历史教育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我 想用刘知几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问题,这就是:“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 ,为国家之要道。”今天看来,其言诚可信矣。 问:您今后有什么研究计划?您对青年史学工作者有什么希望? 答: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将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学理论遗产和中国古代历史 理论遗产研究。前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人们对史学如何认识,这和今天史学理论建设 有关,因为这可以从古代史学遗产中得到启发,丰富和深化我们的研究。后者则着眼于 中国古代的人们对历史怎样认识,这和历史理论建设有关。这两件工作完成之后,下一 步做些什么,还要视当时情况来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