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机制的理论及方法论启示(3)

第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使我们能充分估量当今和未来科学技术在世界交往实 践中的巨大作用,大力发展促进世界交往实践的科学技术。世界交往是一个不断发展、 完善、加深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交往手段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代社会正在 发生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使生产和交往的技术方式信息化,即信息技术在生产和交往过程 中的广泛应用,使生产过程和交往过程同时成为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交往的技术方式的 信息化必将使世界交往的速度高速化、空间趋小化、时间趋短化,世界交往关系普遍化 、密集化,并进而促进世界历史整体化。这种发展实现了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把商品、 信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从而真正实现用时间 去缩短空间。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努力提高用于世界交往手段的科学技 术水平,使我国更好获得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物质技术条件。
    第四,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新的视角, 使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进一步处理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 关系。现代市场经济包括两个互相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是经济市场化,市场机制成为配 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二是市场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突破狭隘的民族国家界限使 商品、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这个更大的范围内流动,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 在全球的优化组合。这就决定了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在立 足世界市场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其发展趋势是建立符合规范的、与世界市场接轨的市场 经济体制。过去很多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所以走了不少弯路乃至遭受重大挫折, 关键之一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斯大林曾提出两 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使经济文化普遍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脱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世界市场,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相互比较竞争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竞争力,使社会 主义建设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与困境。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在理论上扭曲了马克思主 义,在实践上窒息了社会主义,可以说东欧国家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 。这一系列变化给予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落后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必要的,但必须按照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立足世界市场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多次强调我们必 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因此,中国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应世界市场需要的各方面 的体制才能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成功实践,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 途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促进经济、社会的 全面发展,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使我们能加深对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认识。尽管世界 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 变。但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造成了世界性的阶级对抗和冲突,从而决定了世界 历史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资料日益 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 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新技术变化因无法 匹配以及资本主义无法获得社会新的生产力而出现的矛盾等,资本主义正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危机。[6](pp90-93)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 史的、与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当生产力发展到更高 水平的时候,由于其内在的固有矛盾,它就要被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由此可见,随着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导致世界性的阶级对抗和冲突,而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 灭亡。
    第六,使我们能够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这使我们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也坚信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在当代发 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挫折,但人民经受考验后,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 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 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 展提供某些经验。因此,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对内改革和 对外开放,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 文明成果,在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等方面必定会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差距并逐 渐超过资本主义而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最终必然取代资本主 义。
    原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6]参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