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甲骨学研究巨著(2)

细读该书,就不难发现该书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材料详尽,观点权威
    该书各部分的分工是由在某一方面做出过相当研究的学者负责某一部分的撰写。作者 中的大多数是原来《甲骨文合集》编辑组的成员,他们都是自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 之后的新生代的甲骨学家,在甲骨学、甲骨文与殷商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是目 前中国大陆甲骨学研究队伍的上上之选,长期以来又能在学术研究上居高临下,所以由 他们集体攻关所撰写的甲骨学史著作,在材料搜集上自然会高人一筹,对甲骨学与殷商 历史研究方面形成的学术观点也当是长期深思熟虑的结果,自是允当可凭,不做泛泛之 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该书的第十二章“商代社会经济研究”,是由杨升南先生 负责撰写。杨先生在参与《甲骨文合集》等公共研究课题之余,早就注意搜集甲骨文中 所反映的商代的经济史材料,经过多年的研究出版了50余万言的学术专著《商代经济史 》,正如有学者所评论的那样,是一部系统而又深入的“扎扎实实的书”,填补了以甲 骨文材料为主全面构筑商代经济史研究的空白。而该书的这一部分正是杨先生在其大作 的基础之上对商代经济各个层面所作简明扼要的论述,虽然由于篇幅的关系而对文字考 释的地方简略了,甲骨卜辞辞例的引证数量也减少了,但论证方面仍是“力戒空泛”, 其观点系统而又有坚实的基础,令人可信。再如该书的第十三章“商代的宗教祭祀及其 规律的认识”,是由常玉芝先生负责撰写,而这一题目也正是常先生多年研究的强项。 几年前,常先生出版了大作《商代周祭制度》,详细介绍了甲骨文中所反映的这种商代 最重要的祭祀制度。有此研究作为基础,所以她在该书的这一部分的撰写中能游刃有余 ,除对甲骨文的一般祭祀作全面的描述以外,主要对商代的周祭制度作了详明的阐述, 从分析有关卜辞的类型和特征着手,详细考证了周祭中先王、先妣的祭祀次序及五种祀 典的祭祀周期,复原了部分周祭祀谱,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少错误,提出了许多新的 见解。
    (二)钩沉探幽,具体而微
    该书在论述一些甲骨学知识之时,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原因的探索,使读者不仅知 其然,也能明了其所以然。如该书的第六、第七章“甲骨占卜和卜辞文例文法”(上、 下),由宋镇豪先生负责撰写。这是关于甲骨文自身知识和规律的内容介绍。对于甲骨 文自身的一些知识和规律,学术界的研究观点与揭示程度也颇不相同。作者总能在综述 前人研究的成绩基础之上,有所选择,有所评判,并不时有自己的新见解与新判断。比 如对于商代甲骨占卜程序的认识,早期的甲骨学家孙诒让、罗振玉都有过奠基性质的探 讨。作者在分列了两家所揭甲骨占卜程式之后,指出了两家“略有不同”,并对两家的 优劣也有所评论:“孙氏谓《诗》、《礼》中‘契’字有二指,一是‘开甲俾易兆’, 即钻凿以使甲骨薄而易于出现兆坼,二是‘卜竟纪事以征吉’,即契刻卜辞;但罗氏则 谓契专指甲骨钻凿。在今看来,孙氏之说比较接近殷周实际。况且罗氏说的‘卜祀者用 龟卜,它事皆以骨’,‘田猎则专用胫骨’,如今只要稍具甲骨学常识,就知完全是以 偏概全之见,事实是卜祀者也常用牛胛骨,它事则亦可用龟,并无严格的规定,卜用龟 背甲亦有之”。至此我们对两种说法的优劣已判然明晰,但作者又对罗氏所以会有这种 错误观点形成的原因作了分析,“另外罗氏卜用胫骨的说法,乃是牛胛骨的骨扇边缘条 形残骨部分之误认,陈梦家即指出过:‘小屯出土的牛肩胛骨,农民称其上端骨臼部分 为‘马蹄儿’,此以下的边缘破裂成长条形者为‘骨条’。由于牛胛骨本身的构造的厚 薄,出土后骨臼与骨条常常分裂开来,而边缘部分因有一道卷起的厚边,并因其背面近 边处的一道直立脊被削去之故,容易裂为长条形,由此误会为剖而用之的胫骨。’惟罗 氏在甲骨文发现的初期,能做出这些归纳,已属不易”。在此后又引述了董作宾先生对 甲骨占卜程式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其成就给予肯定,而且也指出了它的不完善和有待补 充修正的地方,同样也是一种介绍知识时负责任的学术态度。最后,作者在全面综述了 孙、罗、董及张秉权、陈梦家、胡厚宣、饶宗颐、刘渊临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利用民族 学材料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之上,对商代甲骨占卜程序和“多卜”职事的分工作了 一个简单明了的概括。这不仅给以读者们一些有关甲骨文的知识和发展演变规律,而且 也告诉了这些知识得来的探索途径和不同的方法与观点,有兴趣的读者更可级而上之去 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三)客观引述,公正评说
    一部总结甲骨学研究历史的著作,不可避免要大量引述过去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观点, 在罗列了诸多观点之后也应该对这些观点有所比较、有所评述,能引导读者有所适从、 有所判断。该书在这方面真正做到了客观引述,公正评说。比如该书第五章“甲骨文的 分期断代”,是由王宇信先生负责撰写。这涉及到甲骨学百年历史中争论最大的学术问 题,同时这也是当前甲骨学研究最为前沿的学术争论焦点所在。而这一部分也正能体现 出该书在总结历史中的“客观引述,公正评价”。作者详细介绍了甲骨文分期断代的各 阶段历史,从孙诒让、罗振玉“断”甲骨文大时代的探索和甲骨文出土地确定,到王国 维利用卜辞中的称谓定甲骨的具体时代;从明义士也利用称谓对祭祀卜辞进行大致的分 期,到董作宾由发现“贞人”而建立科学的分期“十项标准”和“五段”分期方法;从 董作宾对“文武丁时代卜辞之谜”的“揭穿”,到贝冢茂树、陈梦家、岛邦男、李学勤 等学者对“王族卜辞”或称“非王卜辞”的再讨论;从甲骨文分期新证据的发现和文化 器物分期的验证,到殷墟考古发掘中地层关系对时代之“谜”的突破;从学者对“十项 标准”分层次的展开讨论,到胡厚宣“四期说”和陈梦家“九期说”的提出;从由“妇 好墓”引出的“历组卜辞”又一“谜团”的产生,到甲骨学界对“历组卜辞”激烈的争 论;从董作宾“新旧两派”分派整理法的学说诞生,到新时期甲骨文字演进“两系说” 断代新方案的构筑;等等。头绪纷乱,问题复杂。而该书则以时间发展为序和以相关问 题集中的方法,把这些众多的甲骨文断代研究的观点、学说一一表述出来,线索清晰, 有条不紊。尤其是对甲骨文分期断代中的重头戏: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的“ 十项标准”和“五期分法”、“文武丁时代卜辞之谜”和“历组卜辞”的时代争论等内 容,作了详尽而客观的方法与过程的介绍。这不仅可以使专业人士将其作为甲骨文分期 断代的详尽、可靠而权威的工具书去检索、去查阅,也完全可以使一般的读者从中了解 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此客观引述的基础上,作者也对这些观 点和学说分别进行了较为公正与合理的评述。如对董作宾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评价, 既充分肯定了其研究对甲骨学史的重大贡献,认为他“使罗振玉、王国维以来的将二百 七十三年的甲骨文作为混沌的殷代史料,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时期了。从此凿破鸿濛,有可能探索甲骨文所记载的史实、礼制、祭祀、文例发展变化,把对晚商各 期的历史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以‘断代例’的发明,是甲骨文研究中的一件划 时代大事”。同时也充分地揭示了董氏在分期研究中疏忽之处和自乱其例的困惑之处。 对于其他一些分期研究如新时期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同样也能不遗余力地推崇其功绩 ,宣扬其合理的部分和具有独创性的一面,同时也毫不隐讳地指摘其不必要的繁琐和在 实践中无法利用等失当之处和有待修正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