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 针对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宁可先生发表《对农民战争后封建王朝一些政策的分析》一文,认为农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革命后统治阶级的活动间接地、曲折地体现出来。地主阶级专政的实质当然不会因农民革命而改变,但是,地主阶级统治的方法与手段,特别是其主要的表现——封建王朝的政策,往往调整和发生改变。这种调整和改变,反映了农民革命对地主阶级和封建王朝的打击。 宁可先生认为,由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条件、斗争特点、规模大小、地区广狭、时间长短和斗争结果各不相同,各次起义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打击范围和程度、战争后阶级矛盾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变化等均有差异,因而各次农民战争后封建王朝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就会很复杂,必须对这些复杂的情况进行具体剖析,不能笼统地称之为“让步政策”。宁可先生将这些复杂的情况分为五种,并对前三种尤其是第一种(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之后新王朝的政策)进行了重点分析,进一步指出新封建王朝的政策是地主阶级在农民战争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政策,是地主阶级的阶级政策,是地主阶级在农民战争后对封建制度某些方面所作的调整,是一种缓和手段,与起义农民的革命活动终究有着实质区别。这些政策有其历史的进步性,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发展,但进步性又是有限的,不能忽视它的阶级实质、实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局限。 宁可先生的这篇文章,阐明了农民战争后新的封建王朝政策的阶级实质,辩证地评价了这些政策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宁可先生还提出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只有从历史的全局出发,掌握大量经过分析的材料,掌握了封建王朝的阶级实质,把它和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联系起来考察,并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具体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情况,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才能避免简单片面的缺点,有助于真正阐明历史的规律,阐明农民革命的历史作用。”[11]439 五 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 宁可先生还就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展现了精于考证的治学风格。《唐代宗初年的江南农民起义》不仅详尽搜罗了新、旧《唐书》、《资政通鉴》、《唐大诏令集》、《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常见史书中的史料,而且广泛征引了类书、文集、方志、墓志、杂史、笔记及出土文书中的史料,对唐代宗初年江南地区的农民起义进行了翔实论述。“可以说,唐代宗时期江南的农民起义,是经由宁可先生此文而为学界所了解和认识的。此文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为我们勾勒出了唐代宗时期江南农民起义的概貌,而且还在于它将当时农民的赋役情况与农民起义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样的考察使得所谓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是用于分析的框架,而是成为实实在在的、有具体内容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因素。”[13]《读王仙芝黄巢受敌诱降、乞降考辨诸文质疑》一文,通过详细举例、分析有关史料,对有些研究中存在的以主观好恶取舍材料、率意论断的错误,做了善意诚恳的批评,并就史料与史事诠释辨析方法提出了建议,认为要从真伪相糅、精粗错杂的史书记载中揭示历史真相,“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丰富的材料,加以排比分析,从中选出可信的部分,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庶几方可达到目的。”[11]611这一见解,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尚让的结局》是一精粹短文,论证了尚让先投降后又被杀的史实。《五斗米道、张鲁政权和‘社’》详细论述了汉代广泛存在的“社”对于张鲁五斗米道形成和组织形式等的广泛影响。认为“张鲁的五斗米道,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社特别是汉代里社的宗教巫术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并保留了若干传统的社的生活互助职能,已是纯粹的宗教会社了。”[11]517这对于认识宗教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六 一点认识 宁可先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问题的大讨论中,就农民政权、皇权主义、农民战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先生的研究,既重视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于中国古代农民和农民战争特点与规律的理论阐述,又重视对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具体考察,运用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研究和分析问题,形成史论结合、思考全面、分析辩证、论证缜密的鲜明学术风格。 农民阶级地位、历史地位和思想意识两重性与局限性的理论,是宁可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农民和农民战争的核心理论和立论出发点。该理论辩证地分析了中国农民和农民战争的丰富历史内涵,也没有一味地抬高农民的革命性和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比笼统地谈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或革命性,显然更加全面和更具深度,这使宁可先生的研究更加系统和辩证。这在当时洵属可贵。在今天看来,宁可先生提出的农民阶级地位、历史地位和思想意识两重性与局限性的理论,是富有启发的,有着相当的理论指导意义。 注释: ①该文以“武慰萱”的笔名发表。 原文参考文献: [1]宁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农民政权问题[J].新建设,1960(10):8-11. [2]宁可。有关中国历史上农民政权的几个问题[N].文汇报,1960-12-27. [3]宁可。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问题[N].光明日报,1960-12-13. [4]宁可。中国农民战争的自发性与觉悟性问题[J].红旗,1962(7):29-37. [5]宁可。对农民战争后封建王朝一些政策的分析[M]//宁可史学论集。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413. [6]宁可。唐代宗初年的江南农民起义[J].历史研究,1961(3):43-58. [7]宁可。读王仙芝黄巢受敌诱降、乞降考辨诸文质疑[N].光明日报,1962-07-18. [8]宁可。尚让的结局[J].江海学刊,1962(10):16-20. [9]宁可。尚让的结局(增补本)[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1):72-78. [10]宁可。五斗米道、张鲁政权和“社”[M]//汤一介,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8:140-165. [11]宁可。宁可史学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2]列宁全集: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 [13]孟彦弘。宁可先生的隋唐五代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6):20-2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