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显明:潇水流域瑶族源流的历史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2:11:29 中国民族报 谷显明 参加讨论
潇水,属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境内内河,是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上游的一级大支流。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一部分瑶族迁徙至潇水流域并定居于此,潇水流域成为湖南省瑶族聚居最多的地区。 瑶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蚩尤时期。主张苗瑶同源论的瑶族研究学者黄钰提出,蚩尤与苗族、瑶族起源都有关。“蚩”指苗族先民部落,“尤”为瑶族先民部落。蚩尤部落在涿鹿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后,其中一部分从中原地区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据史书记载,历史上三苗集团的活动范围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为此,尧动用庞大的武力,南下丹江、汉水流域进攻三苗。舜继任华夏集团首领后,继续攻打三苗,并对三苗集团进行分化瓦解,其中西迁一部“以变西戎”,其余部分则被迫南迁。禹时又对三苗发动战争,三苗战败后,一部分臣服于华夏集团,另一部分则迁入深山之中。 商周时期,原三苗居地上的各部族被称为“荆蛮”或“蛮荆”,主要活动在江汉流域一带,即今湖北、湖南及临近地区,与三苗活动的中心区域重合。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这些“荆蛮”十分活跃,对中原商周王朝构成威胁。为此,从商代前期至西周末年,商周王朝多次对荆楚发动战争。在中原商周王朝征伐下,“荆蛮”不断向南、向西迁徙。西周之初,“荆蛮”之中的先进部分建立楚国,其落后部分逐渐分离出来而成为楚族不同的部落族群,在江汉平原及其临近地区与濮、越、巴、卢戎等族群混居在一起。当时,楚的势力越过洞庭,已达今湖南南部地区。楚占领广大蛮地之后,部分蛮人被迫向南、向西迁徙,逐渐由湘、鄂地区迁居于桂、粤、川、黔诸省。秦伐楚并天下后,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汉取黔中郡后设置武陵郡。 秦汉时,居于湖南境内的蛮夷族群被称为长沙蛮、武陵蛮(又名五溪蛮),包括土家、仡佬、苗、瑶、畲等民族成分。从东汉末年至三国、魏晋的数百年间,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军事镇压下,长沙蛮、武陵蛮中的一部分沿资、湘二水南徙,在史籍中便出现“零陵蛮”“桂阳蛮”“邵州蛮”等族称。此后,这些蛮族经过长期分化和交往交流交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莫徭蛮”这一族群。到唐代,湖南是莫徭的主要居住地,当时所设的湖南观察使辖潭州、衡州、郴州、永州、道州、邵州、连州。据《新唐书》记载:“道州,为‘蛮’‘峒僚’所居。”可见当时潇水流域的道州已有瑶人居住。宋代,荆湖南路(今长沙)为瑶人及其他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地,史统称为“湖南瑶”,江永也是瑶人的重要居地之一。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湖南瑶人起事,被官兵驱逐,由此越五岭山脉进入广东、广西两地。宋熙宁年间,宋朝政府对梅山(今湖南中部新化、安化一带)瑶人聚居地区实行开发政策,对瑶民赐以田地,使他们能够贷牛种粮,并教瑶民耕犁技术,还在瑶人聚居地区发展交通,开辟道路,使得“瑶俗於变,皇风大同”。 元朝时期,部分瑶人向南和西南迁徙,瑶人分布地域比宋代更广,东到循州(今广东惠阳),西至大理(今云南大理),北到辰州(今湖南沅陵),南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其主要居住区为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和中部、广东北部和东部的德庆一带,云南、贵州也有瑶人居住。明代瑶人分布地域进一步扩大,北到湖广的辰州(今湖南沅陵),南到广东的琼州,东南至广东的潮州,西南到云南的广南,东北至贵州的荔波,均有瑶人居住。明中叶以后,部分瑶人迁入山区居住。广东的瑶人聚居在粤北的北江流域山区,广西的瑶人集中在大瑶山、桂北地区和十万大山。到清代,瑶人不断从中国的云南、广西迁徙到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再渐次迁徙到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从总体上看,瑶族迁徙路线自北向南,再向西南地区及东南亚迁徙,其中南岭一带长期以来为瑶族聚居地区。 据《过山榜》等有关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潇水流域瑶人由黄河下游越江南下,迁居于湘、资、沅、醴流域和洞庭湖一带,后部分沿湘江、潇水溯流而上进入南岭一带山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处湘江上游及潇水流域一带的零陵郡已是瑶族先民的主要居地之一。具体而言,迁徙至潇水流域的瑶族主要有五支:一是秦汉时期由黄河流域越江南下、进入江南地带的瑶人,史称“南蛮”。经过南北朝的大动荡大迁徙,信奉盘瓠的蛮人部落即盘瓠蛮,逐步进入南岭地区的都庞岭、萌渚岭、九嶷山一带,至隋唐逐步形成瑶族共同体,史称“莫徭蛮”。二是隋唐时期,从江浙一带向西迁入湖南的瑶人,称为东支瑶人,其中一部分迁居江永千家峒、宁远九嶷山、蓝山、新田等地。三是宋末元初从江西泰和迁入永州境内的宁远、祁阳、道县、江华、江永的瑶人,自称“爷贺尼”。四是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官军驱赶即梧州人,部分梧州人进入江华,明代又有大批梧州人进入江华。因在日常生活中通用当地独特的一种汉语方言“梧州话”,同时他们又都自称是“梧州人”,故这部分瑶人被称为“梧州瑶”。五是明代先后从五岭南麓以及湖南桂东和酃县(今炎陵县)等地分别进入江华大龙山、贝江冲、麻江冲、务江冲和蓝山的西山、东山、大源、小源一带的瑶人,自称为“勉”或“尤勉”。此后,进入潇水流域的瑶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潇水流域也成为湖南省瑶族聚居最多的地区。 瑶族在不断迁徙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由于族群源流、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在称谓上、语言上、习俗上、信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平地瑶、民瑶为主的汉语支瑶族主要聚居在南岭山系的越城岭、萌渚岭山脉的丘陵地带,与主要聚居在高山地区的过山瑶、聚居在平原谷地的汉族构成层次分明、特色显著的族群分布格局。汉语支瑶族的姓氏构成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其族源主流是逐步使用汉语的盘瑶,还包括汉族、壮族等其他民族成分。盘瑶是瑶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支系,因崇奉祖先盘王而成为盘瑶。盘瑶自称有“优勉”“瓢敏”“瓢满”和“金门”(甘迪门),前三种自称均为“瑶人”,后一种为“山里人”之意。自明代以后,盘瑶中的一部分下山定居,其称谓或为“粮瑶”,或为“良瑶”,或“民瑶”,或为“平地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平地瑶的语言发生变化,当地汉语土语平话(俗称七都、八都话)逐成为平地瑶内部的交际语言。其中江华、江永是湘南地区汉语支瑶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本文系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文化实践基地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