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与五国伐齐,哪一个才是战国时期的真正转折点?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52 情怀历史 newdu 参加讨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把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的转折点。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强国之间爆发长平之战,战争持续五年,最终赵国战败,40万赵国降卒被白起坑杀。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几乎都没有单独抵抗秦国的实力了。由此,很多人都将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的转折点。不过,在笔者看来,相对于长平之战,“五国伐齐”更应该成为战国时期的真正转折点,理由如下。 一 首先,对于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一开始处在一个僵持的阶段,也即廉颇的坚守,迫使秦国无法扩大战果。但是,对于秦国来说,拥有巴蜀之地、关中平原等粮仓的支持,所以粮食供给上优于赵国。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平之战的后期,赵国向东边的齐国借粮,但是遭到了后者的拒绝。为此,赵国无法坚守下去,让赵括代替廉颇去和秦军决战,最终被秦国大将白起所击败。由此,对于长平之战来说,赵国缺粮成为一个影响走势的关键因素。而齐国之所以不借粮给赵国,直接原因就是赵国参与了“五国伐齐”。 二 早在公元前314年,也即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之前,趁着燕国内乱,齐宣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众”大败燕国。公元前301年,齐国又率军击败楚国。数年后,齐国联合魏国、韩国攻入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由此,对于战国中期的齐国,拥有丝毫不损色秦国的实力。彼时,一东一西的两个大国,在实力上保持着相对平衡的格局。当然,对于秦国和齐国中间的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其实力也在日益强大。在此基础上,秦国难以向东边扩大自己的地盘。 三 不过,转折点就是之后的“五国伐齐”。公元前286年,齐湣王(齐闵王)消灭宋国,齐国势到达巅峰。但是,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面对燕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这五国的联合进攻,齐国差一点就灭亡了。虽然之后田单成功恢复齐国,不过,元气大伤的齐国,已经无法和秦国相抗衡了。更为关键的是,因为痛恨五国联合进攻自己,秦国之后进攻赵国等诸侯国,齐国都选择了作壁上观。 四 最后,总的来说,长平之战和五国伐齐只相隔二十年,在秦国和赵国交手的时候,此时的齐国君主是齐缗王的儿子齐襄王。长平之战期间,赵国曾派人到齐国,请求齐国救援和借粮,齐国拒绝。赵国虽强,但是单独抗衡秦国依然十分吃力,其最终战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虽然影响巨大,但是祸根在20年前的五国伐齐时就已经种下。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五国伐齐”才是战国时期的真正转折点,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