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1936年国防计划中是如何构建国民政府抗战战略路线的?


    在《民国廿五年度国防计划大纲草案》有关“作战指导要领”中,国民政府确定“以四川为作战总根据地,大江以南以南京、南昌、武昌为作战根据地,大江以北以太原、郑州、洛阳、西安、汉口为作战根据地”。对于这一决策的制定,国民党当局付出过许多努力,以此构成了国民政府抗战战略路线的主体。有关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建立四川总根据地。根据当时中国地理情况,为有效地抵抗由东部及北部入侵的敌人,建立大西南基地便是抗战必由之路。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一直在进行着分化、消灭盘踞西南地方军阀势力的努力。经过多方策划,最后南京政府获得成功。这一成功在客观上为在抗战爆发后建立以四川为中心的后方根据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蒋介石


     


    (2)作为长江南北共同的作战基地,南京政府认为华中重镇武汉是“国防作战中心”。从1935年4月起,当局便在武汉行营内特设“武汉城防整理委员会”,先后由蒋介石的亲信钱大钧、陈诚主持工作,在武汉周围周长100公里范围内建立了环形防御线,并对深入长江内之日本海军舰只及汉口租界内日方潜伏势力作出了“歼灭性的处理”计划。


     


    


     


     


    钱大钧


     


    按照蒋介石“选择要点构筑必要之工事”的指示,到1936年8月止,已在武汉周围田家镇、半璧山、阳逻、白浒山、城陵矶等江防要点设立了野炮掩体36处、观测所12个、兵员掩蔽部3个、重机关枪阵地1处及坑道、交通壕等;在葛店至新桥、豹子海、三里界、纸坊、龟山、信阳等陆防要地设立20处重机枪阵地及多处野炮阵地、观测所等作战设施。此外还完成了战时通信系统建设。在市区内则以构筑交通指挥台为掩护,秘密完成了对日租界的作战设施。至此,用于武汉国防工事修筑总费用已达913228元。


     


    (3)对于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地区,由于地处沿海,且必为日军入侵要道,对其国防设施的建设,当局予以了相当的重视。1931年起,国民政府就开始在这地区建设国防战备设施,前后花费了一百几十万元的资财,修成了三道国防线: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苏福线)、无锡至澄江(锡澄线)。到1937年,全部工程已基本完成。关于具体作战部署,当局在制订1935年国防计划时,就已经规定“在江浙方面:驻江南部队应集结于京沪线及首都附近,一面任淞沪方面之增援,并相机扑灭上海之敌势力,一面防止长江内敌舰之侵扰,以维护首都。” 1936年国民政府还采纳了张治中等人的建议,成立了“京沪警备区”,张治中出任警备司令,开始了以宁沪为核心的抗战准备工作。


     


    


     


     


    张治中


     


    张治中专门主持制订了“京沪区”防御计划及其实施工作,具体拟定了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进攻手段,消灭驻沪日军后封锁海岸阻敌入侵的作战方案。以后又开展了五个师规模演习,同时宁沪铁路沿线各站也布置了军运准备。中方还以增加保安团的名义向上海市区增派了武装部队,为以后中国方面发起八一三淞沪抗日之役作了必要的准备。南京政府几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备努力及其在1936年国防计划中的设计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即当局试图以长江一线作为未来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这项战略意图已为以后的战争实际所验证。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