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段誉和王语嫣原型是谁?《天龙八部》背后的大理段氏|金庸系列


     
    
     


     
    
     


     
    
     


     
    
     


     
    
     


     
    
     


     
    
     


     
    
     


     
    
     


     
    
     


     
    
     


     
    
     


     
    
     


     
    
     


     
    
     


     
    
     


    编后语


    段和誉出生于公元1082年,即“大理保定二年”,与小说中的“出生金牌”时间吻合。1108年,26岁的青年段和誉气宇轩昂地登上了历史舞台,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将成为大理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同时,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当时的相国是高升泰的儿子高泰明,而皇太后是高泰明的姑姑高升洁,皇宫内外全是高家的势力,段和誉所能做的,就是在最大限度范围内,与高氏家族联手打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大理国,在段和誉心中,这片热土不是老高家的,也不是小段家的,她属于全体大理人民。


    段和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盘托付给高泰明,希望高泰明即刻带兵平叛。高泰明觉得很意外,在段正明、段正淳执政期间,都是高升泰、高泰明决定好了,才去通知国王颁旨。但段和誉竟然能够主动前来商议,可见其主观能动性很强。


    这里同时也要赞赏一下高泰明,他和其祖高智昇、其父高升泰不一样,在他心中,“忠孝”二字比“权欲”为重:高升泰遗命其归政于段氏,恢复大理国,他做到了;段和誉请他出兵平叛,稳定大理国,他也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权臣,都有这样高度的政治觉悟。


    对于大理国民来讲,这对君臣无疑是一对最佳拍档:国王有胆识,相国有操守。两人不像汉献帝与曹操,倒更像是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与首相。


    段和誉亲政后的第八年获得了宋朝的“金紫光禄大夫、校检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封号,取得了两国的边境贸易权,从此大宋和大理两国的民间贸易日益频繁,大理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史载“七月中元节,各方贡金银、罗绮、珍宝、犀象万计,牛马遍点苍”,又有“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缅等地,及本地州县之云集者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繁荣景象,可见一斑。大理周边的邻邦如越南、缅甸等国,看到段和誉治理下的大理国国势昌盛,也不禁“远方慕之,悉来贡献”。


    国家稳定、吏治清明、财政丰饶、皇帝仁慈,此时的大理国到了另外一个盛世。但同年,另有一个坏消息,就是相国高泰明病逝。


    毋庸置疑,高泰明是一个权臣,但不是一个奸臣,他是大理国的无冕之王,人称“高国主”。但他能够与段和誉和平相处、精诚合作,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政治合作伙伴。他的早死,令段和誉很苦恼,继任的高氏相国应该选谁,选对了人,将对自己的执政至关重要。


    由于此时高泰明诸子尚幼,二弟高泰运趁机夺过相印。高泰运上台后,还没等到大展手脚,就在三年后的1119年去世了,他的侄子,也就是高泰明的儿子高明顺继任相国;高明顺在相国的位置上干了十年,1129年也去世了,传位给儿子高顺贞;高顺贞又干了12年,到了1141年去世,继位的相国叫高量成。


    高量成一直陪伴段和誉走完最后的政途:1147年,段和誉已经是一个65岁的老者,由于诸子内斗不息,令其倍感疲倦,故而借口“天变不祥”,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段正兴。


    段和誉共执政39年,淡出大理政坛后,于荡山寺出家,法号“广弘”,从此青灯黄卷于深山古刹中勤进修行,得享高寿而终(公元1176年段和誉去世,享年94岁)。


    历史上的段和誉在执政期间,对外不兴刀兵,对内勤政爱民,做到了小说中段正明规劝他的“爱民、纳谏”二事,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皇帝。纵观段和誉的一生,仁慈、宽容、善良、大度是他的标签,但由于他的爱心太重,不够杀伐决断,故而大理国在他执政的晚期,已经出现了早衰的迹象,从这点来说,晚年的段和誉未能像青年时代的他一样,能够不畏权势充满斗志,实在是相当可惜的。


    金庸毫不掩饰对段和誉的喜爱,将其写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历史和小说有机地完美结合起来,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喜闻乐见的书生情痴形象,很多年后,这个可爱的人物将伴随我们的回忆,陪伴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参考资料:


    (元)李京《云南志略》、(明)杨慎《滇载记》、《南诏野史》、(明)倪辂《南诏野史会证》、(清)冯苏《滇考》、段玉明《大理国史》、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尤中《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张锡禄《南诏与白族文化》、赵鸿昌《南诏编年史稿》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