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割首级又怕被反杀,古代战场上的士兵都是如何抢人头的?


     
    
     


     
    
     
     


    编者按:前几天,冷兵器研究所发表了《秦军小兵真能靠砍人头实现逆袭吗?说说你不知道的秦国首级军功制》一文。文章在引起了读者们的热烈讨论,不少读者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比如在战场那么危险的环境下,士兵是怎么做到杀死敌人还去割人头的,割的时候不怕别人偷袭吗?再者,割下的人头放哪,背着人头打仗不会受到影响吗?最后,步兵可以割人头,弓箭手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割人头,换军功的那些事。


     
    
     


    古代打仗,首级和军功是挂钩在一起的。毕竟在古代打仗,亲手杀死的敌人首级是最好的证明自己军功的证据。但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样的首级能被计入军功呢?在古代,可以被计入的首级,大多是在士兵们肉搏中所获得的完整人头,其他像是被火器打得稀巴烂的尸体,理论上是不能计入军功之中。那些被敌人抢走的尸体,自然也没法算。因此在古代战争中,首级数与杀敌数,一直是有加大的出入。


     
    
     


    考虑到古代冷兵器的杀伤效率,除非是围歼或者击溃战,往往在战场中能够直接击杀的敌军数量都相当有限。而即使是围歼和击溃战,士兵能够获得的首级数量其实也是相当有限。比如唐代著名的奔袭击溃战,名将李靖击破东突厥汗庭的阴山之战,《旧唐书·李靖传》记载其:“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万余级的斩获虽然看似颇丰,但是考虑到阴山之战本身是相当著名的击溃战,而且李靖这一战还“俘男女十余万”,同时又是发生在人员较多的东突厥的汗庭,因此李靖所率的一万精兵所达成的“万余级”斩获率其实还是相当低了。


     
    
     


    ▲唐代士兵


    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火器在战争中的大规模的使用,只计肉搏的首级斩获率变得更低。比如在戚继光著名的花街之战中,一千五百名明军击杀倭寇达到了千余人,斩获首级却只有三百级。而在万历朝鲜之役中的经典围城战平壤之战中,明军四万人把平壤城内一万五千日军杀得“不满五千”,但首级却只斩获了一千两百八十五颗。所以,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获得首级的概率,基本可以媲美抽卡手游的出货率了。


     
    
     


    ▲明军与倭寇作战


    另外,必须说一下的,是古代的战场的环境。虽然在现代影视剧中,常常将古代战场表现为相当混乱的混战状态。然而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历史上,这种情况其实极少出现。在战场上大部分情况,都是两方军队结成战阵,在保持一定距离基础上,通过长矛进行互捅。


     
    
     


    ▲现代影视剧中的战场乱斗,其实在历史上是难出现的情况


    历史上最容易造成战阵混乱的情况,是两军冲锋太猛时所造成的“推矛”现象,但即使是推矛,也并不会出现影视剧中那种敌我混杂的情况。


     
    
     


    因此古代战场的情况,往往一方前进较猛时,将另一方压制后退。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前进的士兵,就很容易去捕获对方来不及救助的受伤士兵作为俘虏,或者是割取没来得及拖走的士兵尸体上首级。而被逼后退的敌军,即使在后退过程中有机会杀伤对方士兵,但在对方长矛等武器的压制下,也根本无暇去收割首级。这种情况,也就是为什么首功有助于军队勇敢杀敌,因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有机会取收割敌军首级。因此才会有《韩非子·初见秦》中秦军:“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


     
    
     


    那么古代士兵究竟是怎样获得首级来证明自己的功劳呢?在明代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中,有两段关于如何割取首级和统计军功的记载:“凡临阵的好汉,只有数人,每斩获首级,常是数十百人丛来报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来报功,使众兵相望误认是败走,大家都走了。……此临阵第一禁约。今后其长牌、长枪、狼筅,凡该当先,长兵之数决不许带解首刀,只管当先杀去,不许立定顾恋首级。其杀倒之贼,许各队短兵砍首,每一颗止许一人就提在阵后,待杀完收兵,有令催验,方许离阵赴验。”


     
    
     


    ▲戚继光杀敌剧照


    “自来北军临阵,专好争功,杀倒一贼,三、五十人互相争夺,却将败贼亡了追杀,每每致贼以数人为饵,诱你上前都去争功,他却大众一拥杀来,一个首级又不得,不知倒被他杀了多少。乘众少却,将营盘冲破,全军没了,迷而不悟。……今日比前不同,若杀倒首级、马匹,都不必管他,杀手只管杀向前去。我自另定一班人,割首级,收马匹。”


     
    
     


    ▲对明军抢夺首级的习惯深恶痛绝的戚继光


    从戚继光这两段话中,其实可以发现如下信息:首先,当时在战场上争夺首级、抢人头是个常见现象。毕竟在战场上战阵交锋中,其实很难说清获得的首级原来的主人,究竟是为谁所杀,因此才会出现“况一个贼首,数十人报功”的夸张场景。其次,战场上割取首级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去割取首级和抢人头了。很容易被敌人反杀。这也就是为什么戚继光最后要求,要士兵各有分工,设置专门割取首级的人,并将首级统一管理。


     
    
     


    ▲首级制度对于弓弩手来说极不友善,但另一方面,作为技术兵种,弓弩手在战场上的伤亡本身也不会太高。


    那么对于弓箭手之类远程攻击士兵来说,远程射击割不到首级岂不是亏了?这事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远程士兵有时候也得投入近战。比如英法百年战争里的阿金库尔之战,最后对法国骑士老爷下死手、匕首捅铠甲缝隙的就是英国长弓手。唐宋时代的弓弩手也有要投入肉搏战的准备。因此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有机会收到人头的。


     
    
     


    ▲《荡寇风云》剧照


    另一方面,《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战例:“粘罕围太原,诏种师中率兵由井陉道与姚古犄角应援太原。……金人乘间冲突,诸军以神臂弓射却之,欲赏射者,而行司银碗只数千枚,库吏告不足而罢。于是士皆怨愤,相与散去。师中为流矢所中死之。”《传信录》中认为,种师中战败乃是赏赐物资不足,致使士兵哗散。可在军粮不足,侧翼溃败的情况下激战许久,宋军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已与赏格多少并无关系。但这个战例也说明当时将领考虑到远程兵种没法用首级换军功,所以会给予弓弩手以额外的奖赏。


     
    
     


    ▲《荡寇风云》剧照


    总的来说,首级记功的标准,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个人勇武的奖励之上,因此如果约束不好,除了难以对各个兵种做到绝对公平以外,还会催生战争中杀良冒功的情况出现。而士兵们在战场上对首级的争夺,也时常导致延误战机,严重的甚至有时因为士兵们争夺首级而军阵混乱,从而给了敌军可趁之机。但你不以首级论军功,士兵们自然没有打仗的劲头。比如宋代一个文官徐禧领兵与西夏人作战,竟突发奇想取消了以首级论军功的制度。结果士无战心,徐禧也兵败身死。


     
    
     


    ▲《荡寇风云》剧照


    因此真正能打胜仗的军队,都是有着更为合理的军功首级制度,以激发士兵的战斗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大家都去抢人头没人打仗的情况。比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在规定了大家不许乱抢人头外,还把首级的功劳从个人变成了集体所有。“每颗首级以三十两论之,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砍首兵二两,余兵无分者分一两,火兵虽不上阵,本队有功,亦分五钱;每颗本队鸟铳手亦分二两。”“但以杀退贼为主,即将级银先赏冲锋,首级以十颗为率,冲锋者六颗,铳手二颗,割首级与扎营者一颗,俱系阵前回营均分。”


     
    
     


    ▲《荡寇风云》剧照


    也就是说,只要杀死了敌人,整个队伍里冲锋肉搏的、远程射击,甚至去割取首级和看家的都有奖励。这其实就是在避免了士兵争夺首级的同时,也让士兵们更团结,各司其职的去消灭更多的敌人。而这种理念,其实在秦军当中就已经具备了。《荀子·议兵》中也特意提到了这个问题,“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


     
    
     


    荀子批评齐国技击光想着个人争夺首级换奖赏,其结果是如果敌人弱小,那还勉强可以使用;如果敌人强大,那么士兵就会涣散而逃离。在荀子看来,只会抢人头的首级制度其实是“亡国之兵”。也因此,荀子才会说,“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只可惜,以往很多人,只从文字上理解荀子的话,没有深入从军事角度思考。其结果就是把军功首级制度简单理解为抢人头,把战争理解为乌合之众打群架,更看不到军功首级制度对于军队集体观念与纪律约束的养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