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无知清政府对上狡猾璞鼎查,看英方如何设置圈套?


    富有殖民经验的璞鼎查,看出清政府1842年9月1日照会的机会。他于9月5日复照耆英等人,对其照会中本属中国主权、内政或符合国际惯例,且无关紧要者,予以同意;对于拱手相让的,则表示欢迎:对于不合《中英南京条约》的款项,予以拒绝;而对于其他各款,或进行辩解,或设置障碍。璞鼎査复照中值得注意者为两点:一是关于关税问题。璞鼎查以伪善的面目出现,引诱耆英到广东或其他地方,讨论本属清政府可自行决定的关税税率问题。二是关于另订条约。他称言,耆英照会中所提款项“内有数件,甚属重要,应当另缮—单,附粘本约,以便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均准施行”,若耆英同意,可以由他起草,“另写一单”。这实际上提出了另行订立条约的要求,尽管璞鼎査使用了“附粘”的名目。从“添注”到“附粘”,即从对条约详加说明到另订条约,事情性质完全变了。璞鼎査复照中的这两条,正是此后《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的由来。前已叙及,《中英南京条约》本已是和约,中英本可不再订约,很明显,璞鼎査在其照会中,设置了两个大圈套。


    


    


    


    


    璞鼎查


    


    


    


    


    《南京条约》文本


    


    


    


    


    道光帝画像


    


    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认清其中的利害,果然上了璞鼎查的当。9月21日,耆英、伊里布等人上奏,“查该夷请求各款,虽已定有和约十三条,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画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道光帝对此谕令:“俱著照所议办理。此外尚有应行筹议事宜,著耆英等通盘酌核,悉心妥商,切毋稍留罅隙,致滋后患。”耆英奉旨后,准备赴粤与璞鼎查进行谈判,并在与璞鼎查相见时告知,“所有税饷一切事宜,俟十月内(系夏历)到粤后再行妥议。”此时,道光帝已任命耆英为两江总督,改派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并命“所有税饷办理及一切通商事宜,著耆英通盘筹画,与伊里布详细商酌,务臻妥善,以便伊里布到粤后,逐款议定,俾得日久相安,无滋流弊。”伊里布奉旨后,随即动身前往广东,并照会璞鼎查,在广东举行谈判,“将税课章程逐一会议完竣。”


    


    以上决策过程,充分暴露出清朝君臣对国际知识的无知程度。他们在战争中被打怕了,害怕新的战争,要求消弭一切可能导致衅端的因素,达到“万年和好”的目的。但是,他们的无知,又使他们将许多本可由清政府自行做主的事务,去同老奸巨猾的侵略者进行交涉。不知道交涉的本身,就潜含着须得到对方同意的意味,就已经损害了自己的权益。结果在英方的引诱下,清政府去与英方谈判本来无需讨论的新的条约。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 茅海建:《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