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法籍神父饶家驹为何被国人称之为“难民之父”?


    这时,法籍耶稣会神父饶家驹(JACQUINOT DE BESANGE)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难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饶家驹


     


    饶家驹1914年来到中国,一直从事宗教与慈善工作,他心地善良,信奉宗教仁爱主义,并为此付出了牺牲。一二八淞沪战役时,他就出入战区救助伤兵和难民,在闸北战场被流弹击中,失去了右手臂,此后被人称为独臂神父。1937年,58岁的饶家驹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国际救济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11月初,南市区的居民大多已避居租界,房屋空闲较多,饶家驹计划利用南市空闲房屋和庙宇开设难民区,救助中国穷苦百姓。


     


     


     


    


     


     


    商议成立难民区


     


    饶家驹向上海市长俞鸿钧建议在南市划一地方建立难民区。11月9日,经他多方斡旋,中、日及租界三方同意,南市难民区得以成立。难民区设于南市旧城厢北部,占旧城厢三分之一。南以方浜路为界,东西北3面都以民国路为界,东端为小东门,西端为方浜桥。区内成立了一个完全自治的难民委员会,由中国派出警察200名,携带手枪、木棍维护治安。难民区每天为10万余名难民提供食物和饮水以及医疗服务。该区从1937年11月9日至1940年6月间,共为25至36万名难民提供了保护。


     


     


     


    


     


     


    饶家驹跟中国难民在一起


     


    南市难民区在梧桐路老天主堂设有7所难民学校,招收2000余名难民子女学生免费入学。在九亩地阜春街设残老院,收容病残老人130余人,中华医学会在区内设问诊处12处,并在万竹小学内设立了流通图书馆。区内还有草绳工场和板刷作坊,招收难民200多人务工,后因原料缺乏而停办 。难民区继而又举办了一家刺绣与花边工场,由法藉“拯亡会”修女执教,收难民妇女为徒工。


     


    日军虽表面上承诺南市难民区不受武力攻击,但从未放弃过霸占这一地区的企图。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后,新北门障川路上30多名日军,用枪刺驱逐难民,继又开来2辆坦克,有14名步兵尾随,在民国路上任意抄查行人,经饶家驹出面交涉,日军最终没能越过民国路。


     


    1937年11月9日至1940年6月间,南市难民区共保护了大约25——36万逃难的中国人, 1939年9-10间,日军在占领下的上海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致使物价飞涨,难民区生存日益困难,不得不降低供给标准,并动员难民回乡。1940年,饶家驹奉法国天主教会之命,离开中国前往巴黎从事战时救济工作,南市难民区亦由此解散结束。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