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论扬州学术曰: 吾郡自汉以来,鲜以治经显者。国朝康熙、雍正间,泰州陈厚曜泗源,天文历算,夺席宣城。宝应王懋宏予中,以经学醇儒为天下重。于是词章浮缛之风,渐化于实。乾隆六十年间,古学日起,高邮王黄门念孙,贾文学稻孙、李进士惇、实倡导其始。宝应刘教谕台拱,江都汪明经中,兴化任御史大椿,顾进士九苞,起而应之。相继而起者,未有已也。(注:焦循:《雕菰集》卷21《李孝臣先生传》,道光《焦氏丛书》本。) 焦氏以康、雍间陈厚曜、王橘宏为扬州朴学先驱,王念孙、贾田祖、李惇为始倡导者,刘台拱、汪中、任大椿、顾九苞为相应,而后继者亦繁有徒,大致勾勒了乾隆时期扬学之规模。阮元亦谓扬州多治经之儒,且于诸家或闻见其人,或受教诲: 元居在江淮间,乡里先进,多治经之儒。若兴化顾进士文子(九苞)、李进士成裕(惇)、刘广文端临(台拱)、任侍御子田(大椿)、王黄门石臞(念孙)、汪明经容甫(中),皆耳目所及,或奉手有所受。(注:阮元:《研经室集》卷11《子田侍御弁服释例序》,道光文选楼本。) 焦、阮二氏所论列扬学方兴时学术阵容大体可见。阮氏且详论此期学人学术造诣曰: 盖今时天下学术以江南为最,江南凡分三处:一安徽;二扬、镇;三苏、常。徽州有金榜、程瑶田二三子,不致坠东原先生之绪。苏常一带则惟钱辛楣先生极精,其馀若王鸣盛、江艮庭皆拘墟不通。江郑堂后起,亦染株守之习。而将来若一变,则迥出诸君之上。其馀若孙星衍、洪亮吉、钱坫、塘,气魄皆可,不能大成。镇江、扬州号为极盛。若江都汪容甫之博闻强记,高邮王怀祖之公正通达,宝应刘端临之洁净精核,兴化任子田之细密详赡,金坛段若膺之精锐明畅,皆非外间所可及也。大约王为首,段次之,刘次之,汪次之,任次之。此后,则吾辈尚可追步尘躅也。(注:阮元:《答友人书》,《国粹学报》第29期“撰录门”。) 阮氏此札出之仪征刘氏箧藏,刘师培刊之于《国粹学报》。此札大约作于乾隆末年,其中划分当代学术为徽、扬(镇)、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又评骘三派之学,以为徽学式微,仅能自守,吴学除钱大昕外未免拘墟、株守之弊,而扬学则侵侵迥出吴、徽两派之上。阮氏于徽学未作深论,于吴学有所贬抑,而盛论扬、镇之学,且品藻扬儒诸家学术特色及位置高下,所论极精,透露出彼时扬学已是学坛劲锐,正是不争事实。 乾嘉扬州学派是由扬郡学人相互砥砺、相互切磋而形成的学人群体。其成员皆以惠、戴所开之朴学为宗,提倡古学,贯通经术,此其尚同一面;汪中复强调“才力所诣、各成其学”、“所造不同”,阮元谓扬学诸人特色或“博闻强记”,或“公正通达”,或“洁净精核”,或“细密详赡”,各具千秋,此其相异一面。诸人学术造诣有别,说明扬州学派不像吴、皖二派一样有公认的学术领袖,此其独特之处。另外,扬学受吴、皖两派之学影响极大,其学派成员之学或近于吴、或近于皖,或者会通吴皖两派之长。如果坚执以师承关系与学派特色作为学派成立的标准,势必导致纠葛不明,乃至取消扬学独立成派的资格。如支伟成撰《朴学大师列传》,其体例是兼以地域与学派特色划分学派,将扬学成员散列于吴、皖之下,则是因强调学派的师承与学派特色,遂不将扬学视作独立的学派。 二发展时期的扬州学派 乾隆五十九年冬,汪中逝于杭州。此时扬州学派先进唯王念孙与刘台拱为硕果仅存,而王居京师,刘居镇江。而阮元、焦循等扬学后起之秀在学界又声名藉甚。与焦循、阮元同时而起的扬州学者王引之、顾凤毛、江藩、黄承吉、钟环、李钟泗、凌曙、徐复、汪喜孙、梅植之等人,亦渐次登上学术舞台。这些学者年次较晚,多数学术活动在嘉庆时期,他们相与为友,相互问学,关系非常密切,当时扬州学术界已有“江、黄、焦、李”之目,或曰“钟、黄、焦、李”。黄承吉所作《孟子正义序》曰: 予与里堂弱龄缔交,中岁论艺。俦辈中昕夕过从尤契洽者,则有江君子屏、李君滨石,当时以予四人嗜古同学,辄有“江焦黄李”之目。或遗子屏而列钟君蔽屋,则称为“钟焦黄李”也。(注:黄承吉:《梦陔堂文集》卷5《孟子正义序》,民国二十八年燕京大学图书馆铅印本。) 江藩(号郑堂)又与焦循(号理堂)并称“二堂”,这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圈。此期学人主要以学友形式为联系,互相砥砺学行,商榷疑义,形成扬州学术彬彬之盛的局面。 这一时期扬州学派的学术特点在于创通大义,扬学亦籍此区别于吴学、皖学,而独立成为一派。此期学者中,以阮元与焦循为学术领袖。阮元从事朴学研究在乾隆时期,其间撰《车制图解》,为纯粹的考据礼制名物之作,以专精为特征,近于徽学。乾嘉汉学与宋学曾就义理与考据孰为高下相争不下,阮元则主张义理与考据并重,不可偏废: 圣人之道,譬若宫墙。文字训诂,其门径也。门径苟误,跬步皆歧,安能升堂入室乎?学人求道太高,卑视章句,譬犹天际之翔,出于丰屋之上,高则高矣,户奥之间,未实窥也;或者但求名物,不论圣道,又若终年寝馈于门庑之间,无复知有堂室矣。(注:阮元:《研经室集》卷2《国史儒林传序》。) 复主张由文字训诂以进求义理,所论极为通达。嘉庆间,阮元撰《曾子注释》,《诗书古训》、《论语论仁论》、《孟子论仁论》诸作,率由古训推求孔孟义旨,是其以考据求义理的学术思想的体现。阮元更有扶翼提倡朴学之功。服官期间,在杭州设诂经精舍、广州设学海堂,提倡朴学,造就多士。并组织学者校勘刊刻典籍,主编有《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校勘记》、汇辑《清经解》等,对于清代学术影响极为深广。故仪征刘寿曾称阮元倡导学术之功曰: 学术之兴也,有倡导之者,必有左右翼赞之者,乃能师师相传,赓续于无穷,而不为异说誓言所夺。文达(阮元)早膺通显,年又老寿,为魁硕所归仰。其学盖衣被天下矣。(注:刘寿曾:《传雅堂文集》卷1《沤宦夜集记》,民国三十七年刻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