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龚鹏程:台湾是南岛民族的发源地吗?


     
    一、台湾“原住民”的认定与被认定
    1603年明朝陈第《东番记》中,将台湾原住民称为东番;当时在台湾殖民的荷兰政府,则依先前在马来西亚殖民的经验,称台湾原住民为Indias或Blacks。
    18世纪初,清朝政府用“生番”定义不服从清政府的原住民,而“熟番”则指被汉文化同化,并服从清朝政府的群体。
    19世纪末又称“平埔番”和“高山番”,和熟番、生番交替使用。日据时期,日本人类学家也使用这个分类系统。
    1898年,人类学者伊能嘉矩才提出了新的分类,分为4群8族11部,并说明各族的分布区域与文化特质。
    1990年代初期,日本以平埔族代换之前的平埔番、生番,用高砂族代换之前的高山番、生番。而高砂族又被分为泰雅族、布农族、邹族、赛夏族、排湾族、卑南族和阿美族。雅美族(后来的达悟族)和鲁凯族稍后加入,成为台湾原住民的传统9族。
    日本学者也有如土田滋者,以语言为判准,将台湾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类。前者含住在高山地区和东部的9个族。后者包括原居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现已几近消失的十个族:凯达格兰族、噶玛兰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猫雾捒族、洪雅族、邵族(水沙连)、西拉雅族和猴猴族。
    台湾光复后,政府用平地同胞和山地同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类,又延用了日本的9族分类法。但去除了平埔族。
    原住民文化复兴后,各族争取正名。邵族、噶玛兰族和太鲁阁族分别在2001年、2002年和2004年被认可。撒奇莱雅族则是在2007年被认可;而赛德克族则在2008年被认可(先前撒奇莱雅族被归类在阿美族,而赛德克族则被归类在泰雅族)。2014年再增加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先前都被归类于邹族)。故现今有十六族。
    其他目前正在推动申请认可的原住民族还有基模族(Chimo)、卡卡布族(Kakabu)、马卡道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等。
    二、跟大陆关联起来的台湾少数民族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用平地同胞和山地同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类,其意义是把本来视为泛汉文化之外的民族,视为“同胞”,纳入一个大的“中华民族”体系中。
    但这时整个台湾少数民族只是一个“高山族”(目前虽台湾早已发生重大变化了,大陆却因仍固守“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认定,所以仍僵化地维持着一个“高山族”的笼统概括。。
    同时,光复以后也须要从族源上说明台湾少数民族与大陆本来就是有渊源、甚至是一体的。认为台湾人的主要族源是大陆南方的古越人。“从古至今,他们与同是古越人后裔的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之间,不仅保留了不少相同的生活习惯,还保留了许多相同的民情风俗,充分说明二者之间血浓于水,同根共祖的关系。”
    “祖国的宝岛台湾在远古的时候,原来和大陆连为一体,后来海平面上升,它才成为一个海岛,所以两者之间动植物的种类大致相同。从台湾岛发掘出来的动物化石证明,大象、犀牛、野鹿、剑齿虎等,它们本来生活在祖国大陆南部,是在远古时期通过连接海峡的大陆桥到台湾的。台湾先住民也不是岛内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大陆沿海地区渡海过去的,与中华民族血缘相通。先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与大陆南方相同的民俗习惯,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这类观点,看起来有点政治功能的考虑,但其实有学术支撑,不可抹煞。乃是延伸早期凌纯声先生等人的研究。
    凌先生《东南亚古文化研究发凡》中认为,东南亚古文化圈分布的区域,除了包括东南亚的半岛和岛屿,还有中国大陆的部分,即北起淮河秦岭,东达于海,横过中国中部和南部,西经滇缅,而到印度的阿萨姆。这一大区域又可分为三个副区:大陆区、半岛区、岛屿区。东南亚古文化起源于中国大陆,向南迁移,和当地文化混合,其后又有其他文化传入,因此各区的文化层次不同。
    凌先生主要根据文化的特质与古史,特别是三国时东吴沈莹所着的《临海水土志》,来证明台湾土著与古代闽越人是同一文化系统。即台湾土著并不是新入的马来系,而是在古代与原来广义的苗族为同一民族,居于中国大陆长江之南,属于同系的越濮(或越獠)民族,今称之印尼或马来族。从文化的特别质上来看,台湾土著,也保持着闽越古文化的许多特质,如:猎首、文身、缺齿、拔毛、口琴、织贝、卉服、贯头衣、腰织纺织、父子连名、亲族外婚、老人政治、年龄分级、灵魂崇拜等。
    另外, 张光直、格雷斯(G. Grace)与索尔海姆(W. G. Solheim)合作《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迁移史: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也以考古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探索华南与太平洋群岛之间土著居民迁徙的路线、年代,开始将华南的绳纹陶文化与“南岛语族”祖先联系起来。
    然而,依此观点,发展下去,却渐渐形成两种不可的思路,值得商榷。一是现今大陆的态度。有些人并不接受“台湾原住民”一词,强调正确的定义应是“台湾先住民”。因为:
    ①这种说法不科学。小小的海岛上不可能形成原始人类,台湾在上古时代即使有人类活动,也是从大陆走过去的(台湾过去与大陆相连,台湾海峡被海水淹没只是万年之内的事)。只能称为东亚大陆原住民,而不是台湾原住民。
    ②与历史事实不符。台湾先住民源出大陆东南地区的古越人,证据确凿。
    ③此说是模仿西方殖民者的说法,对台湾先住民有歧视之意。欧洲人到了非洲,可以说尼格罗人是非洲原住民;到了美洲,可以说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因为西方殖民者与殖民地的土著不是一个种族,不是一个民族。我们对台湾先住民就不能如此称呼,因为我们同是中华儿女,只不过到达台湾的时间不同,他们先去,我们后去。最合理的称呼是台湾先住民。
    有些人说:台湾大坌坑的遗址跟我们福建福州沿海的遗址发现,文化面貌陶器比较接近。1968年以后,在台东、台南等地多次发掘出了大量黑陶制品,与大陆出土的同期的黑陶非常相似。
    另有些人说:台湾先住民和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之间有许多共同的风俗,如男用口琴,女用鼻箫来表达心声,这是古越人和他们的后裔经历几千年不变的风俗等等。
    三、自成祖宗的南岛民族论述
    另一种是台湾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开始的新论述。说台湾原住民属于南岛民族,不但与大陆无关,而且是所有全世界南岛民族的原乡、祖宗。所有南岛民族都是由台湾迁移出去的。
    论证方式各式各样,例如从植物说: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电)台湾大学一项研究证实,台湾是常见于大洋洲岛屿的「太平洋构树」的原乡,为南岛语族「出台湾说」找到有力证据。
    这项研究由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锺国芳领导的团队,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期刊,获得国际重视。
    研究团队指出,分布于太平洋岛屿的「南岛语族」,来源重说纷纭,根据考古、语言学、人类遗传学等证据,不少学者支持「出台湾说」,也就是认为台湾是南岛屿族的原乡,但在物种上,还没能找到有力证据。
    锺国芳将目光放在大洋洲岛屿常见的「太平洋构树」上,也就是台湾俗称的鹿仔树。南岛屿族在各岛遍植构树,取其强韧的内皮造成「树皮布」,成为代表性的物质文化。
    研究团队分析来自台湾、中南半岛、印尼、菲律宾、大洋洲等地超过600个构树样本,发现在苏拉威西、新几内亚及远大洋洲等岛屿上,南岛语族以根部萌蘖无性繁殖的构树都,带有与南台湾构树相同的叶绿体基因单型 (haplotype),以此证明台湾是「太平洋构树」的原乡。
    研究团队指出,上述构树的研究,是第一个以民族植物学角度,佐证南岛语族「出台湾说」,见证台湾在南岛研究的重要性。
    这是从植物角度论証的,另外更多的是从语言。认为:
    南岛语族包含800多种语言,可分为东、西两支︰大洋洲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及新几内亚东部,属东支。马来亚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菲律宾语等,则属西支。台湾南岛民族的语言,传统上归属西支,但亦有学者认为︰可以独立为“福尔摩沙支”。南岛语的使用人口,大约两亿;分布于东至复活岛、西迄马达加斯加、南达新西兰、北到中国台湾之间广大洋面的岛屿上,约占地球表面的2/3地区。台湾不仅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语言学家甚至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是台湾。
    这类论证可详李壬癸、林英津编《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研究论文集》等文献。李先生是其中大将, 2006年甚至因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另一种流行的论证是遗传学式的,例如:杨茂年《台湾原住民MICA基因之遗传人类学研究》,慈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07。张佩琪《台湾原住民亲缘关系之探讨:以体染色体伪基因序列之比较》,慈济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05。朱家琳《台湾原住民Y染色体微卫星基因座之遗传人类学研究》,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5。林佑宪《以伪基因序列研究台湾原住民之亲缘关系》,慈济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05等等。
    此外还有以海峡两岸汉民族与南岛民族的肤纹资料来比较异同的,如陈尧峰、张海国《海峡两岸汉民族与南岛民族肤纹之比较》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