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鸣:“凤凰村”与“江村”之比较及其对人类学村落研究的贡献(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58 《社会学评论》 周大鸣 参加讨论
四、中国村落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村落研究,自葛学溥的凤凰村研究、费孝通的江村研究之后,形成了高潮(李善峰,2004)。但村落研究的方法一致备受争议,争议点即在微观与宏观、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链接与勾连上。因而发展中国的村落研究,也必须面对和处理好这两对关系。 虽然费孝通对此做过相当的反思,晚年也转向小城镇的研究,试图以小城镇或者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城乡社区为单位建立类型,来反映中国的总体社会。事实上,这与先前的以村落为单位来反映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逻辑是异曲同工的,似乎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埋头做田野,写出地方性的民族志,而不管其他人的批评。但很可惜,人类学者似乎都有远大的抱负,又都想通过个案扩展出去,以超越个案建构较为普遍的理论。假如实在如此的,我们不妨借鉴曾经与其分分合合的社会学的研究新趋向。 与社会学的定量研究相比,社会学的个案研究也面对着如同人类学的村落研究一样的质疑,它也致力于从独特个案走向概括这个难题的处理方式上。在这方面,社会学家布洛维等人推崇和实践的扩展/拓展个案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布洛维,2007;卢晖临等,2007;谭同学,2009)。 这种方法表现出和传统个案研究的根本区别。传统个案研究虽然不排斥对外在宏观因素的考察,但却是站在微观个案的基础上理解宏观因素对微观生活的影响,可以称之为一种建立宏观社会学之微观基础的努力。布洛维赋予扩展个案方法的创见,在于立足点的方向转移——从个别个案转移到宏观权力。它将社会处境当作经验考察的对象,从有关国家、经济、法律秩序等已有的一般性概念和法则开始,去理解那些微观处境如何被宏大的结构所形塑,其逻辑是说明一般性的社会力量如何形塑和产生特定环境中的结果,即试图建立微观社会学的宏观基础。 扩展个案法自始至终理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是以理论为导向试图走出个案自身的狭小范围,转而站在宏观场景,特别是宏大权力的领域中,居高临下地观察具体的日常生活;同时借由具体个案反观宏观因素。在这种思路下,通过对个案的意义追踪,将个案的解释链条在时间上延长到历史层面,在空间上延长到宏观层面,反过来又从历史或宏观的层面来看待个案的特征,被认为是一种克服个案的局部性、条件性,拓展和深入挖掘其价值的有效路径。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强调个案对理论的反思、修正功能,以及在理论阐释的同时发展理论本身。因而,个案选择就要特别注意。我们不仅要选择深度个案,而且要选择差异性的深度个案,即谭同学(2009)所言的“类型比较视野下的深度个案”进行研究,以达到理论自觉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