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04 《中国史研究》 史金波 参加讨论
蒙古族建立的蒙元王朝,第一次出现了由少数民族掌握全国政权局面。曾建立辽、夏、金王朝的契丹、党项、女真族逐渐消亡。元朝对历史上民族政权的评价较为开放,承认其正统地位。元朝对修撰前朝历史,将体例确定为“各国称号等事,准《南》、《北史》”,“金、宋死节之臣,皆合立传,不须避忌”⑦,较前代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和进步。 明朝并未完全统一中国。先是北方的蒙古,后是东北的女真,都对明朝构成威胁。明朝重视边患,突出“中华”地位。统治者为求政权的稳定,视“兴兵轻伐”为不祥。⑧当时注重民族地方的管辖和治理,如对土司的设置与土司的管理,并通过总结“制夷”之道,总结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 清朝又一次以少数民族统一中国,满族确认自己“为中国主”⑨。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中后期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领土蚕食,经济掠夺,文化渗透。晚清时一些学者开始从“中国”的角度撰述民族史,四夷成为“中国”之内的民族,初步形成“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称谓的思想。⑩这是民族史观的巨大转变。 民国时期,孙中山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救亡图存,共同抗日。这一时期出现多种以“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史”为题的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团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新的民族理论认识。 总之,在中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民族(部族)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民族数量的总的趋势是减少。不仅是一些小的民族,即使一些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民族,如匈奴、东胡、鲜卑、柔然、羯、氐、渤海、契丹、党项、女真等也都消失了。一些民族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目前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不断吸附糅杂各民族成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表明,各民族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民族关系的认识由“华夏”和“四夷”的对立,到“华夏”范围不断扩大,“四夷”渐趋边缘化,再到中国包括所有民族,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汪受宽: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特点及定位
- 下一篇:[刘宗迪]怪物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