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5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朱鑫 参加讨论
三、英国移民多元文化政策探究 在有色移民潮的冲击下,英国从一个几乎全是白人的社会变成了一个有着庞大的亚裔和黑人社区的多种族国家,英国经历了很多种族关系的阵痛,种族歧视所引发的暴动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英国对有色种族的歧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英国白人凭借自身在商业、工业和军事上的优势对有色人种进行征服和奴役,这让他们认为白人种族优越于其他有色种族。在权力上的强势使民族文化心理上也留下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优越论”的印记,前殖民地国移民的种族和肤色也就成了或明或暗的政策性歧视的缘由。有色人种的工作性质也是被歧视的原因之一,有色人种作为补充劳动力来到英国,所从事的往往是技术低下的体力劳动,这些工作是本土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脏、累、低薪的职业。由于住房的缺乏和薪资的限制,有色移民大多在经济衰败的地区租住旧房子,教育上也完全比不上本土居民的资源。有色移民在经济基础、职业、教育、住房等各个领域长期处于白人的下风,更加印证了“白人优越论”,也恶化了白人居民对有色族裔的看法,歧视更为严重。 西蒙是14位受访者中唯一一位黑人,他是非婚生子,母亲是位白人,有深度抑郁问题。他在伦敦的生活也可以映射出一些有色移民的真实境遇。在他7岁时就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对于有色人种的看法,他的回答是:“大概就是跟我一样的人吧”。他虽然不喜欢打架,“每次看见人争吵,都想把自己缩成一团”,却很在乎大家挤在一起的热烈,“打架时大家会扭作一团,我很喜欢那种感觉。大家围作一团时,我喜欢加进去”。13岁离开福利院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这带给他的快乐很有限,周边的人显得并不是那么友好,“小时候很开心,大家都是朋友,一个敌人也没有。在这里大家都对你不置可否,今天可能是朋友,明天就不一定了”。西蒙想要在工作以前四处看看,但他只能跟随学校出游,或者跟母亲一起参观美术馆、天文馆。14岁时想去马略卡岛,却从没有出过国。21岁时他在家附近的一家沃尔斯香肠冷冻工厂工作,想过换工作却在那里待了20多年,直到冷冻工厂倒闭才到机场做叉车驾驶员,他一直从事的都是忙碌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和西蒙同在福利院生活过的保罗在21岁重见他时说:“我们相处得很好,我觉得他很招人喜欢。如果有能力,我很想为他做点什么,因为我拥有的比他多。这并不是贬低他。”西蒙的结婚对象是一个有色族裔,42岁再婚时同样娶的是有色族裔,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不觉得自己是个大家庭。28岁被问到“在今天的英国社会黑人会过得很艰难吗?”他回答说:“取决于你想要什么,如果你只是想在这里生活,并不艰难。如果你想跟社会抗争,一定很难”。42岁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太在意了,双方都曾说过我的坏话,有白人说,你们黑人怎么样,也有黑人说,你们白人什么的,所以我很久以前就不想肤色这件事了。”而他的第二任妻子直接表达了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性对待:“在社会上还是很艰难,还是要对抗,必须逼自己。当你有了工作,总是要工作更(比白人)为努力。他们(白人)会对你有偏见。当我们搬到这里,也没人跟我们说话,他们以为你会把音乐开大声开派对,但我们不是全都这样。每个种族都有好人与坏人。在我看来,我们就跟别人一样”。49岁西蒙夫妇成为寄养父母,想在家照护寄养儿童(多是有色儿童),想要改变一点他们的人生。可以看出,西蒙在英国的生活境遇并不好,尤其是和影片中其他的阶层或是同一阶层的受访者比较来看,西蒙在生活水平、工作环境、娱乐旅行等种种方面都不太乐观,在婚姻方面也选择了同样为少数族群的伴侣,此时的社会主流观点也反对与有色人种通婚。西蒙的困境与他自身求取安稳的性格有关,但更多的是社会上对有色族群的偏见与歧视性对待,这也激起了有色族群的反抗。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爆发了一系列反对种族主义的社会运动,其中包括反对伦敦纽克洛斯大火事件的运动。此外还有反对警察带有种族歧视性的骚扰、反对极右派的运动和反对凸显种族主义思想的移民管制等。年轻人使用摇滚音乐这种形式来表达反种族主义思想。西蒙在14岁受访时说,“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有色人种,有色人种也习惯了和白人一起生活,如果双方中有一方出现了问题,那么两边都会出问题,每个人都得融入到集体。”维持英国的种族和谐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35岁来到孟加拉国东北角的锡尔赫特工作的布鲁斯说,“每个人都会有种族主义成分,世界各地都一样,我想这是人类的天性,害怕一些与自己只是稍有不同的事物。我知道这在学术上被定义为歧视加权力,当你有权力做些与它相关的事情时,就会把它改变成对它的受众非常有害的东西。我想如果你把那看作情感状态,也许你就得用自己的智力审视自己。”作为记者后来退出影片拍摄的查尔斯也说:“像英国这样的大国,不仅有白种人,也要能容得下有色人种。” 面对这样的国内形势,英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有色移民政策来应对多种族社会问题,它采取了欧洲移民融合的典型模式——多元文化模式。所谓多元文化模式,是指在多民族多种族国家当中,构成民族国家的各个族裔“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广泛的权利,并受到鼓励保存它们的文化遗产”。在移民学上,多元文化主义至少应当包含四个基本点:其一,外来移民有权成为移入国的公民;其二,给予外来移民族群以平等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三,不同文化特性的族群或个人有权要求得到主流社会的尊重;其四,主流社会应当根据外来移民族群的特殊文化需求修订相关的政策。简言之,多元文化绝不仅局限于文化本身,而是包含给予各族群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平等权等多重内涵。【17】 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处理移民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同化,要求移民融入主流英国文化。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开始酝酿,1966年,时任英国内政部长的罗伊?詹金斯在演说中说:“我所谓的整合并不意味着移民要失去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特征,我认为英国不需要变成一个熔炉,所有人都变成统一模板的英国人。我所谓的整合,并非指通过同化建立同一性的平面化过程,而是推动文化多样性,同时在相互宽容的氛围下实现机会平等。”这种融合观点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政策向多元文化主义的转变。影片中很多受访者都表达过不喜欢种族歧视政策,杰奎琳在7岁时曾接触过非洲的小孩,认为他们也是很友善的,除了肤色外与白种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娶了保加利亚大使女儿的约翰说:“种族歧视并不好,这是你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我不在乎一个人很恶心、很自私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被歧视,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肤色。”布鲁斯在14岁时就已经坚定地站在了支持有色移民的一方,他也是多元文化政策积极的支持者,“我觉得我们有办法发展出更为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英国主要通过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来实现对多样性种族社会的管理,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顶峰。 多元文化主义认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许多生活方面推动文化适应,试图缓和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和福利待遇方面的不平等现象。由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是建立在移民族群反抗种族歧视及同化政策的基础上的,因此反歧视成为其重要内容。在国家层面,这种反种族歧视以一系列《种族关系法》的颁布作为法律保障。从20世纪下半叶的种族歧视状况来看,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改善种族关系、推动移民族群的社会地位、促进英国各种族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曾做出过很大贡献,适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布鲁斯在42岁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相当高兴知道,例如阿尔及利亚人住在我家附近,他说在欧洲其他国家,警察会侮辱他们,骚扰他们。他说在这里,走在街上没人会在意。”但是进入21世纪后多元文化政策却备受争议。 2005年7月7日伦敦在多个地铁站和多辆巴士连续发生至少7起爆炸,52人死亡,近百人受伤。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质疑不断增加,甚至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其实就是恐怖主义的源头。2006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对移民更是大力抨击,认为英国社会的犯罪率上涨和社会逐步走向衰落都与移民有着紧密的关系;2007年布朗继任后,直接对多元文化政策予以指责,至此多元文化主义进入全面否认时期;2011年2月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表示英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失败。连多元文化主义的领军人物威尔?金里卡都承认现在进入了一个后多元文化主义的时代。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维持差异与共性的平衡。对民族国家和国家文化强烈怀疑,同时又对种族群体和种族文化不加批评的接受构成了英国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18】多元文化主义打算通过反歧视、肯定少数民族的价值来赋予权利,然而最终却使他们成为受害者。过度关注一个群体的特殊需要及其特色,而不是提升其更加积极的形象,会造成一种高深莫测印象。就如影片反复出现的西蒙7岁时做的那个梦:“我梦见所有的东西都飞起来,砸在了我的头上。”英国给予有色人群太多不必要的关注,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砸”向他们,却没有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中来,结果就是主流社会和少数族群之间出现了更大的鸿沟,他们都将自己视为彼此的对立面。正如影片中布鲁斯在孟加拉交流时所感叹的那样:“你越是维护自由,让所有人在限度内做任何事,那你拥有的自由就会越少,贫民窟里是没有自由可言的。你可以说大家有自由,可以去找更好的工作,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你越是维护自由,就越不自由。” 当然一项政策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对与错来衡量。任何政策都有时效性和局限性,需要根据时间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我们不能奢求一项政策毫无瑕疵、长期有效。对待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如此,对英国的20世纪下半叶的移民政策亦是如此。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全面否定它,需要将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四、结语 有色移民政策是当今英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既展示了外来移民与英国的关系,也反映了英国社会运行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国内外现实环境的变化,移民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二战后的英国移民政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多方面现实趋向的影响,劳动力短缺促使英国放开对移民的大门,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和外交政策的转变又使英国逐渐收紧对有色移民的限制,如今在科技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大环境下,英国又有选择地放松了对高科技人才的限制。英国的移民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英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它又面临着限制与自由流动之间艰难的选择。一方面移民的进入补充了英国体力劳动力市场的空缺,促进英国社会良好有序的运转。另一方面,移民与本土居民的碰撞也衍生出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建立在资本扩张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对资源有限性担忧而引发的移民忧虑、基于文化冲突的暴力事件等。政府做出的有色移民政策影响着千万人的命运和前途,就像《人生七年》中的受访者所表现出来的,保罗在英国和英联邦协议的优惠政策下移居澳大利亚,过上美满的生活。尼古拉斯随着科技人力资源潮移民到学术环境和工资水平更为优渥的美国。西蒙是二代有色移民代表,英国政府和社会所展现的对待有色移民的态度直接反映在他的婚姻、教育和就业等切身利益上。每个人都是时代大环境、政府大政策下的一个个孤证,所有人都试图挣脱命运的安排,却又都成为了时代的一部分。 (作者:朱鑫,南京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