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25/01/10 01:01:5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亮 参加讨论
1956年新左派运动兴起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两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着力解决英国本土问题的过程中,批判苏联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反思继承英国本土以及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资源,创立“英国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多样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图景上,若以对西方主流学术界的思想影响计,“英国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流派。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创造出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学术著作,在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实质性推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主流学术界的理论声誉和影响力,进而深刻改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地图,使英国一跃成为可以和德国、法国相抗衡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输出地。 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都出身非哲学:爱德华·汤普森、莫里斯·多布、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佩里·安德森是历史学家,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是文学批评家,理查德·霍加特、斯图亚特·霍尔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拉尔夫·密里本德、鲍勃·雅索普是政治学家。他们何以能够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呢?首先,他们都高度重视哲学,曾在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抽象的哲学原理本身,而是为了指导各自的具体研究。这使得他们比较容易克服教条主义的桎梏,把握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内涵。其次,他们都具有自觉而强烈的本土意识,努力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解决英国本土问题。这一方面推动他们找到了真正具有时代性的本土问题,另一方面激励他们发掘必要的理论资源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最后,在解决本土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自觉走“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道路,用恰当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研究,以开放的姿态吸收、综合各种有益思想资源,积极采用跨学科研究达成问题的解决。应当讲,“英国马克思主义”努力解决本土问题是“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是“果”:随着本土问题的科学解决,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与发展自然也就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英国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主要集中在社会形态、阶级、国家和文化这四个领域。 社会形态演替是脱离人的主体活动的单纯经济决定论过程吗?教条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在1946年的《资本主义发展研究》中,多布通过令人信服的实证历史研究发现: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通过在农业领域的扩张,促使生产率低下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解体,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它通过在工业领域的扩张,导致城镇和资产者的迅速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资产者抓住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个重大历史契机,通过开展阶级斗争,最终在政治上击败封建贵族,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也就是说,多布既肯定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在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最终决定作用,也强调主体实践的重要作用,因为生产方式最终是通过阶级斗争这种主体实践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的。在奴隶制解体后的欧洲,为什么只有西欧过渡到了封建主义,进而又过渡到了资本主义?安德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出色解答,让西方主流学术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学说具有了更强的共鸣、更大的认同:生产方式是社会形态演替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它始终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最终决定作用的发挥必然要受到具体的社会阶级结构和国家政治传统的制约,只有在适合的土壤中,先进的生产方式才能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获得统治地位。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思想的核心。但历史上的工人阶级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论述过这个问题。汤普森在1963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从马克思的相关原则性论述出发,具体分析了英国工人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的发展,在一系列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前提条件,但文化传统能够在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客观的、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第二,阶级的本质是关系,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基础关系外,工人阶级还有政治、思想文化等其他关系本质;第三,阶级斗争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阶级斗争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密里本德在1984年的《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中,雄辩地告诉当代西方读者,阶级和阶级斗争同样普遍存在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以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因素,就能够重新定义工人阶级和统治阶级,深入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形式的新变化。 “英国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由密里本德和雅索普作出的。在1968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中,密里本德通过具体的经验分析表明: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依旧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也通过强化意识形态霸权的建构,使自身的阶级统治得到合法化。随后,他通过对马克思的国家自主性思想进行理论反思和对现实存在的国家自主性进行经验研究,形成了系统的国家自主性理论,核心是认为一切国家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这种自主性并不能改变国家的本质即阶级性。与关注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密里本德不同,雅索普的研究重点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形式的形成。他在综合各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策略关系理论”国家观,核心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是多元决定的,除了阶级统治外,资本、政治传统、意识形态霸权等,都会对国家形式的形成产生影响。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雅索普于近年完成其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批判理论的建构,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种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而言,“英国马克思主义”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推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代表性著作很多,除了霍加特、威廉斯和汤普森的早期著作,最重要的就是霍尔领导下的“伯明翰学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的大量工作论文。在这些看似碎片化的著作中,他们通过具体研究英国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获得重要的理论突破:第一,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文化,把它理解为基于生产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相互斗争及其结果,极大拓展了文化的内涵;第二,破除精英文化的神话,证明工人阶级不仅拥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在文化创造过程中实现了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意识的发展、成熟;第三,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生产、消费和流通过程进行祛魅,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霸权在大众文化领域中的建构过程和作用机制;第四,发现了青年文化、性别、种族等亚文化领域中的政治抵抗功能,从而寻找到一条打破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可能道路。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学’形成和发展、意识形态本质及其当代走向研究”首席专家、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时代价值
- 下一篇:当代西方城市史研究的五次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