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汉服做校服是不自信还是回归:我国校服变迁史(6)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以军装为主打的夏雨
     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治国理念的不同,恰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偏爱”并 “被选择”了军装。除去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考虑,单单看穿上了军装的同学,确实很帅气:男生阳刚、女生飒爽,这和今天的伪娘和X哥、韩流和黑丝有天壤之别。
    
    
             然而,在很多年之后,军装,或者说制服,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光临、关怀”了我们的审美。如果说军装代替了“校服”,有些牵强,因为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学校在正常上课,所以根本谈不上 “校服”。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军装是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选择。在反应这个时期青年人生活的电影里,男生清一色地穿上了军装:《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夏雨、《孔雀》里上高中的弟弟和工作的姐姐。至于暑假或者放学在家的时候,背心和蓝白条纹的海魂衫则是男生不二的选择(《向日葵》)。
     90年代:面口袋运动服
     九十年代,也就是众多80后念书的时候,校服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遍地开花。可是这个时代的校服就好像“大跃进”一样,是完成“致富的政治任务”。这个年代的校服,毫无美感、毫无装饰感可言。蓝色或者是绿色的配色、涤纶和腈纶为主的面料、超宽大的剪裁,让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同学“蜷缩 ”在“面口袋”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因为面口袋太丑,所以在京江浙沪粤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了下一个十年才能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的西式校服。经济的差距,拉开了人们的审美趣味。所以,发生在深圳特区的《花季·雨季》中出现了衬衫、西裤、皮鞋和背带裙为主打的校服。在淡化地域性的影片《十三棵泡桐》中,出现 了难得一见的主流的“面口袋”式的校服。当然,这样的衣服和当年“集体至上”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一样的衣服,并不能“显示”人品,甚至还有可能阻碍个人的“人品”的形成。这样的校服和统编教材一起“塑造”出来了整个80后的“集体共享的性格”。这样统一的着装是不是会阻碍青少年个人的性格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话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