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独家|外国人为何愿与唐人做生意?唐史专家张国刚解读“大唐胡风”(4)


    编者按:“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唐代,就是杰出代表。开放包容的唐朝汇聚异域的文化,其礼乐制度、法令文献受到其他国家的敬仰。今年恰逢唐朝建立1400周年(公元618年--2018年),凤凰网历史频道推出特别策划《寻唐纪》,邀请著名唐史学者带大家重新发现唐朝。
    本文作者张国刚先生,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学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隋唐史、欧洲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诣颇深,成就斐然。本文系凤凰网历史特约张国刚先生撰稿,原题为:《大唐胡风:“胡汉一体”的政治品格》,全文约6200字,分四篇独家刊发。
    往期回顾:

李世民儿子是个突厥粉?(1)

胡人为何甘愿为大唐皇帝殉葬?(2)

李渊真的曾向突厥称臣吗?(3)


    
    凉州萨保史君墓石椁上的粟特商队图
    丝绸之路对于汉人来说,主要是边境贸易,汉人主动出境贸易,不占主流。文献资料记载,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胡人,中古时期主要就是粟特胡人(粟特人是原生活在中亚的古老民族)。《北齐书·和士开传》说这位北齐宠臣是西域胡商之后。前些年出土的虞弘墓、安伽墓、康业墓等,都是在华粟特胡商或者其后裔。
    成书于东魏(约547年)的《洛阳伽蓝记》卷3《城南》记载,北魏“四夷馆”前来贩货的客商,有的来自遥远的中亚、西亚:“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
    
    敦煌壁画“胡商遇盗图”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发展。唐太宗对来自昭武九姓的使者(他们关心的大约正是贸易)说:“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于是,“诸胡大悦”(《新唐书·西域传下》)。唐太宗的这种语气,使人觉得,他对于开通丝绸之路,保障胡汉通商,似乎有一种责任与使命。
    唐人文献和小说笔记里,商胡或胡商,是出现频率甚高的词汇之一。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对于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井井有条,就是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订。
    
    安禄山 剧照
    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和史思明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他们通“六蕃语”,与外商谈生意有优势。边贸开市时,外商将货物带到管理所,官员先跟外商核定物价,然后交易。(见《白孔六帖·互市》“市易之日,卯后,各将货物、畜产,俱赴市所。官司先与蕃人对定物价,然后交易。”)
    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边军经费开支中的。如李隆基在位时,就向西域胡商收税,拨给西北四个军镇使用,从北道的进出的外商则向轮台纳赋,地大则赋费加倍。(见《新唐书·西域传下》:“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唐朝社会高度开放,宾贡科是专门为外国居民设立的科举考试,许多胡人在唐朝做官;唐初建国,无论从历史传统(北朝的延续),还是现实操作层面,都具有胡汉一体的印记;唐朝丝绸之路的开通,唐太宗充分考虑到胡商的需求;“天可汗”的称谓和蕃邦君长的石雕,都象征着唐天子兼祧胡汉的政治品客。
    总之,唐朝的开放与自信,首先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达的结果。其次,我们不能不看到,也是唐朝胡汉一家政治风格的自然表现。北朝社会就是胡汉一家,隋唐王朝延续了这一格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