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黄永林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


    二、创意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发展文化产业
    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厚土壤,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资源。除了上述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可以直接用于文化产业开发外,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仍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资源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的重要特征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开发利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元素资源,为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1.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
    按照美国阐释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观点,“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类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识,它们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独特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元素是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空间、生产生活形态和精神世界里,由历史积淀下来的一种个性化的文化表达形式。一方面它们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而另一方面文化元素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特定的文化元素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意蕴。当今,如果能够树立创新理念,形成科学传承和开发机制,文化元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将会大大提升。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而这些文化传统也是由一点一滴的文化元素累积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文化基因,是当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深层体现。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的内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着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信息,成为人类文化“活的记忆”。纵观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其独特的个性为当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每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独特元素都是中国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昆曲、书法、篆刻、剪纸、二十四节气等等无疑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载体,那些国家级、省级以及各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意识、思想内涵以及非物质形态,这些都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基本元素。例如,春节的对联、门神、年画,七夕节的织女、鹊桥和乞巧,中秋节的月饼和赏月,端午节的粽子和龙舟,元宵节的花灯和灯谜,还有传统建筑、民间剪纸、民间木板年画中的吉祥图案,等等,这些都是由中国文化渊源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都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蕴,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织锦和年画上的吉祥图案,往往以特定的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组合构成,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样式图案。如常见的图案有:三阳开泰、连年有余、五福庆寿、四喜登梅、红福齐天等,这些图案多采用象征手法,如“连年有余”,过新年时,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这表达了人们追求年年幸福的良好愿望。“三阳开泰”,“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吉祥好运接踵而来。这些在长期的集体诠释中生长、发展而来的民族文化符号,一旦形成,就会使民族共同体的成员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心理归属感,逐渐建构起其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把这一文化资源转变成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不仅是拯救陷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而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的社会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有着多样性的存在,其中不少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发展理念的载体。这些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瑰宝的“中国元素”在增进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自信心、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持社会和谐与道德秩序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良好的社风民俗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而深受群众喜爱,在培养当代民众的道德情操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通过这一则则民间传说、一首首民歌、一出出民间小戏、一幅幅年画,在不断潜移默化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汲取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学到善良、正直、仁爱、忠厚、诚信、宽恕、谦恭、礼让等美好品质,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精神载体作用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许多当代社会有所缺乏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通过对它们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促进当代人社会生活的和谐和价值观念的重构。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体现出的“和为贵”、“天人合一”、“尽善尽美”等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高度契合,有助于在当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今天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现代性改造,释放其巨大的正能量。
    2.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的经济价值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已进入符号消费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为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提供了途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1970年出版的《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人们就是通过消费不同的物品来界定自己与物品相符的身份,将自己与某种类型等同而与其他人相区别,即人们现在消费的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符号消费时代。符号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体现个性、品味、社会地位并实现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符号消费作为一种差异性消费,为不同文化的展示提供了平台,为地域特色突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创造了条件。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创新思路,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身成为“文化符号”,让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产业相融合,达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因子)在文化产业中的利用,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目的,所创造出的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的新型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在新时代、新观念、新形式中,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资源,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充分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融入文化产品中,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能让中国的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传承的文化元素和体现的文化精神,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被创造性地运用,不仅可以为中国的文化产品赋予鲜明的民族思想、内容、形式和美学特色,使中国文化产业扎根在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础上,而且能给中国文化产品以特殊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资源,可增加中国产品的文化内涵,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审美创造和文化观念,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因此,丰富多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孕育了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巨大经济效益的机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