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文光 朱映占:哀牢研究三题——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3)


    二、哀牢地区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神奇的“九隆”神话,产出了丰富的物产,因此哀牢人物质文明发达,人口众多
    哀牢人分布区江河众多,因此产生了与之有关的“九隆”神话、龙图腾崇拜与纹身习俗。对照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东汉“益州刺史部南部”[14]我们可以发现哀牢分布区为今天怒江和澜沧江的中游地区,伊洛瓦底江上游及其支流大盈江、瑞丽江流域,这些地区自然生态条件极好,物产丰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好地方,哀牢人就是凭借江河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作为自身发展基本依托。
    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的背景之下,哀牢人和所有百越系统民族的民族一样,[15]有自己的龙图腾崇拜,沙壹“捕鱼水中,触深木若有感”[16]的那段木头,后来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著尾。”[17]这一段记录虽然仅仅是神话,但是其意义十分重要,通过生动的描述,说明了几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第一,哀牢人的初祖沙壹是一位与龙交感而贞洁受孕的妇女,沙壹所有的孩子都是龙的孩子,因此哀牢人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群体,这与百越系统民族的图腾崇拜是一致的。
    第二,哀牢国第一位国王九隆的王位是具有神性的龙授予的,因此具有无上的合法性,这就是历史上常常可见的所谓君权神授。
    第三,为了表达哀牢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哀牢人把龙的形象刻在自己的身体上,于是哀牢人有了文身习俗。
    在山地与江河交汇的许多地方同时又有许多盆地,从整体上构成了哀牢人的生存空间,温度、降雨等诸多自然条件都十分良好,所以山地资源和丰富的物产孕育了哀牢社会的较为发达的社会,由此产生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文化模式。
    正是因为哀牢人分布区物产丰富,再加上有众多的人口,所以他们的物质文明也是高度发达的。
    首先,哀牢人分布区有发达的农业、手工艺和蕴藏着丰富的贵重金属和名贵珠宝等资源,所有这些资源对于支持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发展意义重大。《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18]因为有强大的农业文明支持,所以哀牢人的纺织工艺、印染工艺都比较发达“知染采文绣,罽毡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在当时最受人关注的纺织品除了“罽毡帛叠,兰干细布”之外,还有著名的“梧桐花布”,这种布的特点是“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 对“梧桐花布”的使用还有特殊的文化禁忌,即“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
    哀牢分布区蕴藏着丰富的贵重金属和名贵珠宝,这为哀牢人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哀牢分布区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即琥珀)。”注引《华阳国志》说“”澜沧水有金沙,洗取融为金。有光珠穴。”注引《博物志》“光珠即江珠也。松脂融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千岁化为虎魄。”
    哀牢分布区还盛产盐,永昌郡太守郑纯曾经与哀牢夷约定“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可见盐在哀牢人经济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富经济价值的物品。
    再次,哀牢人分布区具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哀牢人分布区有“犀、象、猩猩、貊兽。”[19]其中对猩猩的记述是目前汉文文献第一次对灵长类动物的人类学研究与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注引《水经注》说“猩猩形若狗而人面,头颜端坐,善与人言,音声妙丽,如妇人对语,闻之无不酸楚。”又注引《南中志》说“猩猩在山谷中,行无常路,百数为群。”这首先肯定了猩猩群居的社会性特点;接着又说猩猩与人的博弈“土人以酒若糟设于路;又喜屩子,土人以织草为屩,数十量相连接。猩猩在山谷见酒及屩,知其设张者,即知张者先祖名字,乃呼其名而骂云‘奴欲张我’,舍之而去。”猩猩这样的行为仅仅是在试探人的动静,因此很快就“去而又还,相呼试共尝酒。初尝少许,又取屩子著之,若进两三升,便大醉,人出收之,屩子相连不得去,执还内牢中。”结果还是猩猩上了大当,被人执入牢中。如果说猩猩与人博弈仅仅是思想与行为的表现,那么猩猩所具有的丰富情感是让人感动的“人欲取者,到牢边语云‘猩猩,汝可自相推肥者出之。’既择肥竟,相对而泣。”这样的记载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人类学描述在学术界是具有学术史意义的。
    行文至此,关于哀牢国的人口数量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如前所述,整个哀牢国是由77个部落构成的,除了哀牢国王和77个部落首领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一般的哀牢民众,是他们构成了哀牢历史发展的主体,到他们归附东汉王朝的时候一共有“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数据,曾经有人怀疑过,认为一个西南边疆的民族怎么会有如此众多的人口,但是如果进行一下稍微精细的计算,可以发现当时的历史学家是有根据的,因为用77个部落数来除以51890户,则哀牢国每个部落有671户人家,又以户和口的数量进行相关的计算,大致哀牢部落每家有11人,那么每一个哀牢部落人口数就在7000人左右,这样相对精确的计算使我们对哀牢人的社会有了一个关于数量的认识,这使我们对哀牢在量上的认识更加具体而明晰。
    正是因为哀牢国有如此众多的民族人口,所以以哀牢国为主体设置的永昌郡就成了东汉王朝最大的郡国之一。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王朝人口在100万以上的郡国是:南阳郡有2439618人,汝南郡有2100788人,永昌郡有1897344人,豫章郡有1668960人,陈国有1547572人,颍川郡有1436513人,蜀郡有1350476人,渤海郡有1106500人,巴郡有1086049人,长沙郡有1059372人,河南尹有1010827人,平原郡有1002658人,[20]则可以明显看出从人口的数量来讲,永昌郡是东汉第三大的郡,其中哀牢人占了总人口三分之一左右,这对多民族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贡献亦是十分明显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