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自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源起,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为害中华达33年之久。北洋军阀的许多问题业已得到史学工作者关注与研究,然而,关于其军队武器装备的来源问题,由于资料散失,研究至为不易。为了从这方面揭示北洋军阀的本质和当时的社会面貌,笔者搜集、综合了这一问题的零碎材料,整理成篇,期望有助于对北洋军阀的全面研究。 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中国就走上了大购洋械的道路。笔者分二个阶段来说明这一问题。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1895—1916年:袁世凯主掌北洋军阀时期。 1895年12月,袁世凯主持小站练兵时,在原有枪械的基础上,又经德国退伍军人汉纳根之手,新购进曼利夏步枪5,400枝,曼利夏马枪700枝,六响手枪1,000枝,五十七厘米格鲁森快炮40尊,步官挂刀各500柄, 用于充实其军队装备。 1905年,小站新军扩展为北洋六镇,基本上使用洋械,只有少数镇(如第五镇)夹杂使用一些汉阳厂产品。当时输入的产品,主要有奥地利造的曼利夏步马枪,德国造毛瑟枪,俄国造来福枪,炮则主要是德国克虏伯厂和格鲁森厂出品的山炮和陆炮,以及法国克鲁苏厂的产品。 1907年,清廷拟定在全国成立三十六镇新军,以六点八毫米步马枪、七十五毫米山炮和七十五毫米野炮为制式武器。此时枪炮的需要量激增,自己生产的枪炮远远不能满足这项要求,只能靠大量地输入外国产品。这时输入的步马枪,仍然以毛瑟、曼利夏、日本三十一年式为主,口径从六点五毫米到八毫米不等;输入的炮,亦是克虏伯厂、格鲁森厂出产的山野炮为主,口径为五十七毫米和七十五毫米。并且,重机关枪开始大量输入,最初为德国的马克沁和法国的哈乞开斯两种,这是首次进口的自动火器装置。 1908年,清廷还为陆军的个别镇购置日本山田式气球,以为侦察之用。1910年,又购买到法国沙麦式飞机一架。 亥革命后,袁世凯主政全国,北洋军有兵13师另17混成旅。虽然此时袁世凯能够集中全国的兵工厂来为其军队服务,然而,落后的兵工企业及粗糙的制造技术,使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令袁氏满意。因此,购买洋械依然是军械的主要来源。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前夕,袁世凯“乃遣孙宝琦、李盛铎东渡联日,又利用大借款(即善后大借款—笔者注)购置军械,补充兵饷,以应付异己者。” 同年春,袁还向法国购买“高德隆”飞机12架。 1915年,又购到教练机3架。 舰艇方面的购置,则突出体现在奥国借款中,该借款是袁氏授意海军总长刘冠雄,避开当时的国会参众两院而擅自与奥国签订的320万英镑借款,购得水雷驱逐舰18艘。 此外,袁世凯还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共同防敌协定》及“二十一条”,以便获得日本人的军事支持,来达到其帝制自为的野心。由于资料散失,袁世凯时期的购械总量及费用开支难得其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