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阳]灵、份与缘:民间信仰观念与人群结合——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32 中国民俗学网 王立阳 参加讨论
摘要:民间信仰因缺乏统一教义和组织形式而被杨庆堃先生归为分散性宗教,但是这种分散性的信仰形式却与世俗社会的制度和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以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为例,当地民众宣之于口的三个信仰观念——“灵”“份”与“缘”以及相关实践,从信仰观念的共享和实践的角度,展示了民间信仰神明与庙宇网络的形成以及民间信仰的弱关系与地缘、血缘强关系的结合,从而围绕神明信仰形成了超越社区、地域甚至跨国的信仰共同体。 关键词:信仰观念;人群结合;保生大帝 在传统中国社会,民间信仰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结合方式存在。著名学者杨庆堃曾经认为中国宗教的状况是以民间信仰这样的分散性宗教占主导,而佛教、道教等制度性宗教相对弱势。不过,虽然分散性宗教的很多仪式和观念来自于制度性宗教的支持,但制度性宗教缺乏有力的结构的支撑,而分散性宗教则与中国世俗社会的组织和结构密切相关。 有关民间信仰与人群结合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是祭祀圈与信仰圈理论。林美容在对彰化地区妈祖信仰的研究中,进一步发展了日本学者冈田谦所提出的“祭祀圈”概念,提出用“信仰圈”来弥补前者的不足,用“祭祀圈”和“信仰圈”两个概念来描述地域性民间信仰组织的两个类型,解读民间信仰与台湾汉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显示“汉人以宗教的形式来表达社会联结性(social soli-darity)的传统”。林美容重新界定了“祭祀圈”的概念,祭祀圈是指“为了共神信仰而共同举行祭祀的居民所属的地域单位”。“信仰圈”则是指“以某一神明或(和)其分身之信仰为中心,信徒所形成的志愿性宗教组织,信徒的分布有一定的范围,通常必须超越地方社区的范围,才有信仰圈可言”,信仰圈可能涵盖不同的更多的祭祀圈。这两个概念随后被很多台湾和大陆学者用于两岸民间信仰与社会组织的研究。尽管如此,上述理论亦有其不足,比如张珣在《打破“圈圈”———从“祭祀圈”到“后祭祀圈”》一文中便指出,“台湾学界的祭祀圈研究一直以来只有描述其宗教组织,而未解释其圈圈范围造成之因素,亦即祭祀圈只有‘祭祀’没有圈。神祇再严格要求的话,连‘祭祀’都没有……仅有组织团体的划定”,而且,汉人社会与日本氏神信仰之间存在差异,并不面对每一个信徒,而是面对每一个家庭,而且并无排他性和强制力,因此从日本引入“祭祀圈”概念的解释力相对较弱。此外,郑振满、王铭铭、刘永华等也从“帝国的行政制度、与地方上的血缘组织与宗教上的祭祀组织之间的相互纠结”来对祭祀圈或祭祀组织进行了解释。这些研究大多从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来观察民间信仰,而本文根据2008至2009年在厦门海沧区和漳州市龙海县部分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当地民众宣之于口的三个信仰观念———“灵”“缘”与“份”及其相关实践的描述,从比较微观的观念入手,展示民间信仰中神明与庙宇网络的形成以及民间信仰的弱关系与地缘、血缘强关系的结合,从而围绕神明信仰形成超越社区、地域甚至跨国的信仰共同体。 灵:观念与具象 2008年冬,我刚刚到达保生大帝信仰中心之一———青礁慈济宫所在的海沧区青礁村进行调查,在一次访谈之后,受访人颜明远带我去看他所在社区的角落庙保安宫,保安宫主祀的神明是广泽尊王,据庙旁碑刻记载,宫庙为光绪年间所建,居民“有感于凤山寺广泽尊王,相率进香,各家受庇,乡人德之”,因此建保安宫。此外,笔者注意到旁边又新请了一座保生大帝神像,颜明远说这是他从青礁慈济宫请来的,并解释说:“有时候一座庙里香火不旺,是人们觉得庙里的神不够灵,庙也就慢慢衰败下去,这个时候如果再请一个比较灵的神,哪怕是配祀,也能带动着庙里的香火旺起来,有时候可能那个后请的神因为灵就代替原来的神成了庙里的主祀神。”颜明远的解释当中描述了以庙宇为中心的人群从连结到涣散到重新连结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所提到的“灵”。 按照涂尔干的宗教理论,宗教是一种社会事物,一种表示社会现实的集体表象,他的神圣性是社会的产物。在中国社会中,这种集体表象显示为神明的“灵”。“灵”的观念应该说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观念,不过因其所包含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无法形成基督教等制度化宗教所达到的对于世俗的超越而备受诟病,但正是因为其实用性、功利性,加之闽南社会关于“灵”的观念和实践,使其成为保生大帝这样的民间信仰能够作为人群连结方式的一个基础的观念。神明的灵来自于社会,同时也反馈于社会。人们正是通过一个神明的分灵将不同社区的人群连结在一个信仰的网络当中。 在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共有2000多座保生大帝庙宇,这些庙宇大部分通过一种分灵关系分别与作为信仰中心的青礁和白礁两座紧邻的慈济宫联系在一起。在其他地域的民间信仰中也有类似的朝圣进香网络,不过闽南的关于“灵”的观念、分灵网络及其仪式实践更为清晰地展现了“灵”与人群结合之间的关系。 林美容曾总结台湾关于妈祖灵力之源的说法,有巫女说、应化说、兵马说、正统说、敕封说、香火说、社群说、跨海说、流动说九种。关于保生大帝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过林美容所总结的九种说法是针对台湾地方庙宇而言,因而几种说法中混杂了神明本身的灵力来源传说、单个庙宇中妈祖分灵的说法以及与灵力的具象和传播路径有关的说法。以下将以保生大帝为例,梳理这些说法之间的关系。 关于保生大帝本身的灵力,大致有神医说、玄龟说、正统说、敕封说和香火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