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 中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5)


     正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歌:
     压根儿没见最好,
     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
     就不会这般神魂颠倒。
     那些打仗时亲身到过那片土地的军人,对那片土地的得而复失最为耿耿于怀,至今念念不忘,甚至敢于直截了当地批评毛泽东。现在的北京政府在他们眼里就更为软弱。
     现任林芝军分区司令员王克忠大校这样说: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那可是个好地方啊,比这边还好。当年打过去的时候我们都见了。指望谈判是根本谈不回来了。伊拉克占了科威特,全世界的外交压力那么大,还有经济制裁,没用!还是老头子(指毛泽东)说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可是老人家(亦指毛泽东)在这失策了。我们一撤,他们(指印度)又占了过来,越占便宜还越卖乖。他们口头上喊和平,实际上是真干,完全是积极进攻的态势。我们也说和平,倒是言行一致,一点动作也没有,就是消极防御。现在这么下去,我们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要命。即使后人想收回来和有能力打了,可是机会也已经让我们现在的政策给拖没了。”
     阎士贵大校虽然没有点名,但是说得更厉害:“可惜了这片土地,现在想拿回来不容易了……搞成这个样子,后人要骂我们还不如清朝的最后一个驻藏大臣赵尔丰!”
     连一位到西藏旅游的台湾女士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么大片的国土收复了以后,又让给了印度?现在的中国政府,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几届中央政府中最强大的,可是让人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这么软弱?”
     确实不太好理解。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台湾死盯住不放,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另一方面对面积大三倍的这片领土,却随随便便就丢掉。全归于软弱不尽然。尤其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是茅屎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为几个黑龙江上一涨水就淹掉一半的小岛,敢跟比印度强大多少倍的苏联交火。问题在于毛泽东不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他那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象封建皇帝一样,高兴了甚至可以随便赏赐于人——当年的许多边界纠纷都是以这种方式解决的。他的治国完全以他的个人意愿及心理满足为标准。中国古代文化往往塑造从不以大欺小的“英雄”形象,当“小”者实在过于不自量而百般挑衅,令人忍无可忍之时,“大”者一出手就可将其打翻在地。这时“大”者再将其扶起,把武器还给他,甚至再给一些赏赐,表示“大”者的胸怀和宽容。“小”者被教训一番,无地自容,从此不敢轻举妄动。周围的观众齐声叫好,把英雄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在古书中泡了一辈子的毛泽东,62年的中印战争之后一定会长时间地自我陶醉于这个形象之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