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肖远平奉振]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摘   要: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对当前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深入挖掘苗族民间故事中的治理观念,将其所蕴含的善恶观如何与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主体、方式和结果相结合进行研究,探索有效降低基层社会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果、推动治理现代化的新视野和新途径。
    关键词: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社会治理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治理文化精髓曾在中国社会的治理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意识范畴的少数民族文化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并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充分和合理运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运用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实践中去,将是完善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民间故事及其所蕴含的善恶观必将有效助推我国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
    一、苗族民间故事的善恶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一)作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视角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基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利益主体和思想意识也日益多元,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承认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并尝试协调利益冲突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而这其中,文化作为非经济、非政治的因素不容忽视,以文化的角度切入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反而将基层社会治理根植于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全方位的与时俱进。
    实际上,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治理形态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曾是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且在国内外汉学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国内尤以费孝通、费正清、卜正明提出的“士绅研究”和周锡瑞、冉玫练等人提出的“地方精英”研究最具代表性。此外,韦伯在其比较社会学的分析中对传统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研究,更是为后续对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提供了可持续研究动力。作为近年较有影响的基层社会治理文献综述资料,在董娟《基层治理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一文中,对1996年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视域、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研究视域过于狭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治理观念,如传递和讴歌忠贞纯洁的爱情、团结互助的友情、温暖感人的亲情、和谐共生的民族感情,因此另辟蹊径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故事反映的善恶观入手,以人口排名全国第四的苗族为个案,对基层社会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手段、治理结果进行结合分析,将会为探索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视角。
    (二)作为伦理观念完善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善恶观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伦理观念,是社会道德形成的基石,而善则是各民族道德范畴指向正向的价值取向和目的。恩格斯指出:“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善恶观在规范社会行为的同时,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创造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促使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形成和完善。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是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状态、历史文化积淀的一面镜子,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天人合一”生命理念和以人的现实社会生活为中心的体悟特征及和谐社会的原则,是少数民族民众审美历史观的重要特征。德国现代卓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指出:“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师。无论何时,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都是极有助益的”。因此,探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对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教化子孙、了解民族社会治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考证,苗族历来注重对青年儿童的品格和道德伦理的培养,在专门教育机构较为缺乏的历史长河中,苗族民间故事成为民众进行德育教化的重要助手,并在苗族社会道德教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推动了苗族人民“扬善惩恶”伦理道德主张的传播。这种苗族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扬善惩恶”观念,对当下在法治统领下实现国家“善治”,特别是苗族聚居区乡村社会的治理,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