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54 中国民俗学网 赵宗福 参加讨论
摘要: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她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昆仑神话的文化意象、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和女神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昆仑神话与青海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了昆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华民族史上的神圣地位。 关键词:昆仑神话;昆仑文化;昆仑山;西王母 昆仑神话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中故事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神话系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华部分。而她与青海高原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昆仑”及其昆仑神话 “昆仑”在我国早期文献中写作“崐崘”或“崑崙”,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与山分不开。在古籍记载和一般人的印象中,昆仑山是一座神圣的大山。这座山不仅是古老神话中的大山,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用“巍巍昆仑”四字来形容中华民族伟岸不屈的人文性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所以,过去人们动不动就说“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可见它在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神圣位置。 在今天看来,“昆仑”在原始意义上首先是一种圆形的混沌迷茫状态。一些古书里直接写作或者等同于“混沦”、“浑沦”、“混沌”、“浑敦”等等。所以神话里的昆仑山便呈现出一派雄伟浑圆、混混沌沌的气象。“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魄魄”,是《山海经》对这座神山的整体概括。虽然上面有众多的神人、神树、神兽等神物,但除了能射十日的后羿,一般人类上不去。神话中昆仑山不仅是圆形的,连山上的大铜柱也足足有三千里的周长,而且“周圆如削”。有关昆仑山的一切都是圆的,西王母送给中原帝王的玉璧都往往是玉环,也是圆形的。 神话昆仑山的男主角黄帝,被历史化以后尊奉得具有无比神圣的地位,但在最初的神话中,他同样呈现出与昆仑一样混沌的形貌和特质。黄帝在文献中又被称做帝江、帝鸿,浑身混沌没有面目,颜色赤如丹火,长着六足四翼(又说长着四个面孔),一副“浑敦”(即混沌)的模样。以致于有人认为黄帝的原型就是青海、甘肃地区民间浮渡黄河的羊皮袋,因为是吹胀了气的完整皮囊,所以“混沌无面目”。有意思的是,黄帝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扬,玩枭不友,天下之人称他为“浑敦”。当然,这个“浑敦”跟今天的“混蛋”差不多,表示极端的不开通、不文明,仍然透露出混沌的含义。 跟昆仑山相对的是不周山。神话中的共工一怒之下头撞天柱,把另一座山碰得走了形,不圆了,所以才叫做不周山。对人类来讲,如此周圆而广大的昆仑山真是太混沌了,人是去不了,也没有办法看得清说得明的,只好高山仰止,伏地而膜拜了。所以历代皇帝大多都有意无意地不仅向往昆仑,而且还寻找昆仑。实在没办法,把登上明堂祭祀天神的盘旋阁道,起名叫昆仑道。那些修行出家、白日做梦的道家神仙们,对昆仑山的心往更不在话下,编造出了多少神奇美妙的传说故事来。昆仑是圆的,登上昆仑山实际上又是在圆梦。总之,他们无非是在“圆”字上做文章,这也正说明“昆仑”的本意是圆,并由崇拜而增加了神圣的意味。 由于昆仑周圆而浑大,混混沌沌不可分解,逐渐又引申出完整的意思,并演化出了一些新词,譬如“囫囵”。“囫囵”一词不但在书面上仍然使用着,形容学知识不加内化地一骨脑儿地往里装叫“囫囵吞枣”。而且在民间口头上也大量地存活着,青海河湟地区方言中把完整的、没有损伤的东西形容为“囫囵囵儿的”。不仅用作形容词,而且演化出别的名词,我们日常食品中就有叫“馄饨”的;把不明事理、冥顽不化的人骂做“浑蛋”、“混帐”。 昆仑混沌不开明,所以相应地就有了黑色的意思。这方面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从唐代开始,一些黑奴被贩卖到中国的一些贵族家庭充当家奴,因为他们生得面目黝黑,加之体魄强健,身材伟岸,被称为“昆仑奴”,意思就是黑奴。对个体的昆仑奴,还加上“黑”、“墨”等字样来称谓,如“黑昆仑”、“墨昆仑”等等。正因为昆仑有黑意,所以昆仑山也可以叫做黑山。黄河源头雄伟高大的巴颜喀拉山,唐代刘元鼎曾实地经过考察,他说此山叫紫山,即“古所谓昆仑者也”。 昆仑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天”的含义,所以昆仑山实际上也可以叫做天山。“河出昆仑”实际就是说黄河发源于天山,因而李白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并不是没有一点依据的艺术想象。处于青海、甘肃省交接的祁连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匈奴人的天山,“祁连”在匈奴语中的意思即为天。也正因为如此,历来许多学者认为祁连山就是神话中的昆仑山。 另外,一些学者还认为昆仑山实际上就是人类生殖崇拜的原型。昆仑山十分雄伟高大,整体结构下狭上阔,有点像倒放的盆子。山上面中间有些凹陷,还有神水。瑶池大概就在这里,琼浆玉液从这里流出,另外,黄河等河流也从昆仑山流出。正因为如此,昆仑山被看作是生命之源。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昆仑”二字就是葫芦的同义,是女性的象征。有人还认为,昆仑山本身就是一座月山,女性之山,所以西王母住在上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这条孕育中华文明的大河的源头就在昆仑山,这也正说明昆仑山才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最初源泉。我们很多人平时喜欢说“大地母亲”,这句话背后的意象便是:大地是母亲的身躯,而突起的大山就是大地的乳房,那么作为众山之王的昆仑山自然是大地最典型的巨乳,难怪从昆仑山流出了黄河等滋润孕育民族文化的河流。 总而言之,无论是现实的昆仑还是神话的昆仑,昆仑山都是万山之宗,河岳之根,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昆仑意象对中华文化有过巨大的影响,所以昆仑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部分,这足以证明昆仑神话在中国古典神话中的重要位置和文化价值。 这重要的位置和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如果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那么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主体的昆仑神话,至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无疑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曙光。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国文化的繁荣光大,无不与昆仑神话有直接的关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