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方堃 明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其有机融入城市民族工作全过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城市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和题中之义。纵观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史,其中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始终在相互对话和碰撞中互学、互鉴、互融,通过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和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这是各民族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思想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所包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内容,在长久的历史交融中为各族群众所接受,并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构成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民族工作,必然有助于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升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儒家仁爱观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启示在于,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最早的民本思想,将其创造性转化并运用到城市民族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善民生,让外来少数民族“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中华文化中不乏重信守诺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许多诚信人物及故事至今广为传诵。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宣教活动,对引导各族群众诚信经商,营造团结共进、民族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古人认为,“唯公然后可正天下”“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正义是天下和谐、和顺的前提。借鉴这种公平正义观,要树立法治意识,坚决纠正和杜绝民族歧视及破坏民族感情的言行,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不搞以民族划线的选择性执法,也不搞法外从宽或从严。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特质;在多样中求统一,在差异中求和谐,是中国政治的智慧。以“和合”文化滋养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能够促使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大同一直是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梦想,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与精神。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以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观照下,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市民社会“接纳”者,抑或是外来“融入”者,都要学会相互尊重、彼此欣赏,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面对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思维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城市民族与宗教事务治理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