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次会议没有触及钓鱼岛问题。1972年,美国把琉球列岛的行政权(并非主权)交给日本,其中包括钓鱼岛,这造成了日本在此后中日争端中占据优势,而美国又可随时介入的局面。中国政府至今未承认这一行动的合法性。 第一部宪法问世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回国投入另一件大事:协助毛泽东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毫无疑问,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在1954年,毛泽东等人考虑的,正是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国家的生机和活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并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要承担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新宪法。1954年6月11日,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说:“宪法的起草,前后差不多7个月。第一稿是在去年11、12月间,第二稿是在西湖,花了两个月时间。第三稿是在北京,到现在又修改多次。每一稿本身都有许多修改,在西湖期间的稿子,就有七八次修改。前后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1954年9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出席当天会议的代表1141人,表决结果为:投票数1141张,同意1141张。结果一经宣读,全场欢腾,掌声持续了5分钟之久,庆祝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与宪法一同起航的,还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中国社会开始向前大步迈进。2年后,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3年后,“一五”计划各项经济指标提前完成,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增长23%……从这个甲午年开始,中国展现出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面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