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5:11:56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王彪之字叔虎、小字虎犊,出身琅琊王氏,人称王白须,是王导的堂侄,东晋时期的大臣。官至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尚书令、散骑常侍等职,曾与谢安一同对抗桓温、一同掌政,辅政治国。王彪之著有文集二十卷,于377年逝世,时年73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为简。 人物生平 刚正不阿 王彪之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后升任尚书郎。镇军将军司马晞邀请王彪之任自己的司马。经多次升迁后,王彪之历任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等职。 王彪之任廷尉时,遇上永嘉太守谢毅于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被周矫堂兄向扬州州府告发。当时的扬州刺史殷浩收捕谢毅,将其送交廷尉,但王彪之则以谢毅无爵位,不是廷尉职责以内,不肯接受。后虽晋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但他仍然据理力争。时人将其比作西汉的廷尉张释之。后来举行南郊大礼时,辅政的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询问王彪之是否施行大赦,王彪之建议不比施行,以免助长平民趁每年郊祀皆大赦的机会犯罪。司马昱听从了他的意见。 之后,王彪之转任吏部尚书,亦对司马昱任官人选作出意见。后又建议省却没有实职的官位,以提高行政效律,亦能较好考察官员的表现。 屡作建言 永和七年(351年)十二月,征西大将军桓温屡请北伐,而朝廷都不回应。桓温于是在再次上表北伐后便领兵东下武昌,此举令众人震惊,更有人劝当时被司马昱任用以抗衡桓温的殷浩离职退避桓温。面对如此情形,王彪之却劝司马昱不要让殷浩引退令晋穆帝孤立;又劝殷浩静观其变,先由司马昱写信给桓温诚心劝告,令桓温退兵,否则才让朝廷下诏,最差时才拒兵抵抗,不能自乱阵脚。最终抚军司马高崧为司马昱写信责备桓温,成功解决了危机。 永和末年,多次发生疾疫。按旧制,朝臣家中有三人以上染病后,即使本人无病,也能够百日告假在家。到此时,百官大多称家中多日染病,不入殿上朝。王彪之认为:“疾疫的时候,没有哪家不染病的。如果因为这个不再入宫,那便使侍从匮缺,各官署也为之一空了。”朝廷同意他的意见。 永和八年(352年),殷浩开始北伐,并有诱结前秦雷弱儿等人杀死前秦君主苻健。雷弱儿等人假意答应并请兵迎接,而当时亦有关中混乱,苻黄眉奔关中的消息,令殷浩以为雷弱儿行动成功,于是于永和九年(353年)再度率兵北伐,进攻洛阳。当时王彪之就上疏司马昱,认为雷弱儿等必有诈,殷浩不应轻易进军。然而殷浩终因姚襄叛变而大败于山桑,退守谯城。事后,司马昱笑着对王彪之说:“事情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近来你谋无遗策,即使是张良、陈平也无法超过你啊!” 王彪之及后转任领军将军,又调为尚书仆射,他都以患病为由推辞。朝廷改授王彪之为太常,领崇德卫尉一职。当时,有人对谓简文曰:“武陵王(司马昱的四兄司马晞)的宅中大修器械,恐怕有非比寻常的密谋。”司马昱以此事询问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武陵王不过想极尽驰骋田猎的乐趣罢了。希望您不要张扬此事,以安抚不同意见的人。”有人再次陈述与王彪之相似的意见,司马昱颇感喜悦。 升平元年(357年)十二月,王彪之升任尚书左仆射。次年,豫州刺史谢奕逝世,司马昱打算让桓温之弟桓云接任,并询问王彪之的意见。但王彪之则认为桓温已雄据东晋一半国土,若让桓云任豫州刺史,那重要外藩的兵权几乎都由桓氏一门掌握,并不妥当。司马昱颔首道:“你说的没错。”于是以谢奕之弟谢万接任。 会稽善政 随后,王彪之改任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王彪之在会稽郡任职共八年,令当地豪族有所收敛,更有三万多户先前逃离会稽的人因而回郡定居。 兴宁三年(365年),桓温移镇姑孰,声威震主,各郡都派了长史、司马、主簿等高级属官去向桓温表示敬意。只有王彪之认为向皇帝遣使和上贡都是派主簿,向桓温示好不可能像见皇帝般派主簿,最终竟然没有派人去。桓温于是借口称会稽郡山阴县的折布、米未按时到达,王彪之未予弹劾,故免去他会稽内史一职。王彪之离职前,赦免了郡中被获罪被贬的人。桓温以此为口实,派槛车押送王彪之至法司治罪。适逢朝廷赦免,仅被降为尚书。但当年十二月,王彪之又被升为尚书仆射。 周旋桓温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将要废黜晋废帝,百官震惊战栗,但王彪之知道桓温不臣之心早已揭露,不可能以理说服他以阻止此事,于是反而协助桓温筹备废立的礼仪。又因当时朝臣都不知废立君主之详细事项,一手准备好事宜的王彪之因而获得群臣敬佩。桓温废晋废帝后,立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随后便要废去时任太宰的武陵王司马晞,王彪之当时试图劝阻桓温,但桓温心意已决,并不接纳。 次年,简文帝逝世,当时群臣都感疑惑,不敢让皇太子司马曜继位,更有人认为要等待桓温作出决定。王彪之义正言辞地维护太子继位的正当性,终令众官议决迎皇太子继位,即晋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后,太皇太后褚蒜子当时下令由桓温依周公居摄的先例代幼主执政,然而王彪之以桓温必当辞让而影响朝廷运作为由不奉绍令,且封还给太皇太后,此令最终亦没有实行。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患病,向朝廷表示想获授九锡。王彪之却与吏部尚书谢安联手拖延袁宏撰写赐九锡的诏文,终令文章在桓温于当年死时仍未完成,桓温亦因而未能获得九锡。 晚年掌政 当时,桓温之弟、扬豫二州刺史桓冲与谢安共同辅佐朝政,谢安借口“新丧元辅”、孝武帝年纪尚轻不能亲理万机,实则是防备桓冲干预政事,于是提议让太皇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王彪之未理解谢安的想法,予以反对,谢安最后还是未听从。 桓温死后两个月,王彪之升任尚书令,与尚书仆射谢安一同掌政。谢安颇为推崇王彪之,称许道:“朝中大事,众人不能议决的,问王公(王彪之)就必能有个结果。”王彪之因为年老,屡次上疏求退,孝武帝不许,转拜他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太元二年(377年),孝武帝加授王彪之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但尚未正式拜官,王彪之已经病重。孝武帝闻讯后,派黄门侍郎前往慰劳,赐钱三十万以治病。同年,王彪之逝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赠以未拜的光禄大夫之职,谥号“简”。 王彪之的故事 王彪之二十岁就须鬓皆皓白,当时人就称呼他为“王白须”。 谢安曾打算重新营造宫室,但王彪之则认为在现今宫殿作改建就可,不应在外敌当前的时期劳民伤财。然而谢安则说:“宫室不够雄伟,后人会说我们这些人无能。”王彪之答道:“获授任掌理天下事,就当保国宁家,朝政允当,怎能以修筑宫室去表示有能呀!”谢安不能驳倒,所以王彪之有生之年都没有另建宫室。 历史评价 房玄龄:①思行、彪之厉风规于多僻之日,虞潭、顾众徇贞心于危蹙之辰。②彪之不挠,宁浩旋温。 方孝孺: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桓温:作元凯不当如是邪! 司马昱:果如君言。自顷以来,君谋无遗策,张(良)、陈(平)何以过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王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