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西藏研究 >

变迁、认同与共生:拉卜楞地区藏族教育的文化选择


    内容提要: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地区为田野点,以教育人类学的分析视角对其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及其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文化选择是民族教育文化变迁的重要机制,文化认同是民族教育文化选择的前提及目的,文化共生则是新时代民族教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具体而言,在民族教育的变迁过程中,要重视文化选择在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化选择的执行过程中,需注重从文化适应到文化超越的主动转变;在学校教育文化选择的方向上,应体现出尊重本土文化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相互结合;在学校教育文化选择的策略上,应重视国家和民族文化在社区与学校中的结构性体现,进而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关 键 词:拉卜楞/藏族教育/文化选择/国家认同/文化共生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甘肃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现状及其机制研究”(16AZD040)
    作者简介:李静,路宏,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李静(1963- ),女,甘肃兰州人,民族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民族社会与民族心理研究。
    拉卜楞地区地处甘肃省夏河县境内,通常泛指拉卜楞寺周边地区,在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统一归属拉卜楞寺管辖,包括拉卜楞寺及寺院所属周边村落,其中有关村落在藏语中称为“拉德四部翼”,“拉德”(Iha-sde)字面意思为“神部”“神民”,意译“寺属部(村)落”。[1]如今,传统的拉卜楞地区其主体归夏河县拉卜楞镇管辖。随着人口流动和旅游开发的持续影响,现今的拉卜楞地区泛指以拉卜楞镇为中心、涵盖其附近社区及村落的社会区域和文化概念。境内民族主要以藏族为主,同时回族、汉族等民族共同生活;信仰上以藏传佛教为主,但同时多种宗教并存。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开发及族际交往的进一步深入,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定居转型后的社会变迁使得拉卜楞地区的藏族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冲击,其教育变迁及文化选择也呈现出自己的地域特色。在此进程中,民族地区如何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如何发展、文化选择如何实践,既关系到新时代民族教育及其文化的发展走向,同时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及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地区为田野点,以教育人类学为研究视角,以教育变迁和文化认同为研究侧重点,对拉卜楞藏族学校教育的文化决策和文化选择进行阐述,进而对其现象及规律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选择的内涵及其教育意蕴
    教育人类学把学校教育作为研究的核心部分,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是反映人类教育关键特征的先进形式,是现代教育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部分。[2]事实上,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活动而言,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抑或宗教教育及其他社会教育形式,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理念的不同,其首要任务应是在文化濡化过程中对本民族文化的抉择及传承。依据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的观点,文化的选择性是民族文化传承及变迁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属性,而文化选择现象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地区更为明显。其中,所谓文化选择性,是指文化所具有的一种基本特性,即人类文化中包含有各种不同元素、特征或模式,可以使个人或一个群体在对它们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以通过不同手段达到相同目的,或经由不同的目的达到相同需求的满足。因此,文化选择意味着在文化变迁过程中族群内部对于文化特质及其本质内蕴的具体撷取和认同,其首要意义是对变更着的新环境的适应。这说明文化选择实际上表现为教育变迁过程中选择主体的文化决策和文化认同。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教育变迁、文化选择、文化认同的实践意义得以诠释,且三者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一)文化选择:民族教育发展变迁的重要机制
    从历史维度来看,变迁与发展是文化存在的基本样态,承认“异”的客观存在是文化多样性获得内在质的规定性的前提。现实地看,在异质性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因文化立场、生活习俗、语言习惯及教育传统等不同所引起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此时,为了能够实现“共存”的理想,人的主观能动的选择行为则使得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及发展成为可能,文化的选择也成为事实。在民族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过程中,人类学(ethnography,也译民族志)所倡导的基于当地意识的整体构成的文化观[3](P63)认为,当文化环境发生了变更,就需要在多种文化模式中进行选择并建立新的文化环境。在此过程中又因选择主体和对象不同,使得其本身具有多维性特征。这说明民族教育的文化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和系统的实践活动,它受到社会发展需求和经济文化水平的现实制约,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以此为场域的教育文化选择有自身的规定性,集中体现为族群及其内部对文化元素、特征和模式的决策和认同,由此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与教育传统。在此前提下,作为文化产物的教育在民族文化的变迁与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一,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其二,它以自身独特的文化选择功能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形式和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对不同文化进行的选择也是本民族文化变迁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这体现在它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丰富与对异质文化的吸纳、认同和创新。就此而论,教育的文化选择是民族教育发展变迁的重要机制,对新时期民族教育发展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