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8:11:59 《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 孙卫国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梁启超即言:“现行《明史》,在二十四史中——除马、班、范、陈四书外,最为精善,殆成学界公论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87页) ②刘承幹编集刊刻了《明史例案》(1915年),收录清官修《明史》的诏书、奏疏、信札、移文、凡例等资料;包遵彭编辑《〈明史〉考证抉微》(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和《〈明史〉编纂考》(台北:学生书局,1968年)两本书,收录20世纪初至60年代的主要论文;姜胜利主编《明史研究》(瞿林东主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收录20世纪研究《明史》代表性论文。 ③王崇武:《读〈明史·朝鲜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第1-25页。 ④李光涛:《记朝鲜实录中之“皇明全史”:兼论乾隆年刊行之〈明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2本,1961年,第19-45页。 ⑤除上文外,李光涛的相关论文还有:《朝鲜壬辰倭祸中之平壤战役与南海战役:兼论“中国戏曲小说中的丰臣秀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1948年,第275-298页;《朝鲜壬辰倭祸与李如松之东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年,第267-295页;《记朝鲜宣庙中兴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年,第297-302页;《明季朝鲜“倭祸”与“中原奸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6本,1955年,第315-334页;《明人援韩与杨镐蔚山之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本第4分,1969年,第545-566页;《明人援韩与稷山大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3本第1分,1971年,第1-14页;《丁应泰与杨镐——朝鲜壬辰倭祸论丛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3本第1分,1982年,第129-166页。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他出版了专著《万历二十三年封日本国王丰臣秀吉考》(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年)、《朝鲜“壬辰倭祸”研究》(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六十一种,1972年)。另,他还编辑了五卷本《朝鲜“壬辰倭祸”史料》(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 ⑥徐泓:《二十世纪中国的明史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年,第108页。 ⑦参见陈尚胜:《万历援朝战争关键性人物与〈明史〉相关人物立传问题》,韩国延世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第51卷第4期,2012年,第40-48页。该文以张廷玉殿本《明史》为中心,讨论了许国、石星、李如松、沈惟敬、顾养谦、孙矿、邢玠、杨镐、麻贵等人入传的情况,主要是从上述人物在抗倭援朝战争中的作用加以讨论,没有从清修《明史》的动机和编修历程中去考察。他另有《壬辰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明清鼎革》(《“第一届中韩人文学论坛”论文集》,韩国首尔,2016年,第62-67页)一文,梳理了明末清初有关这场战争中国文献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明末清初这场战争的基本描述,比较简短。 ⑧徐泓在黄彰健《明外史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4本,1953年,第128页)的基础上,考订《明史》各稿撰著之先后次序为:“(1)三百十三卷本万斯同《明史纪传》;(2)四百十六卷本《明史》;(3)王鸿绪《明史列传稿》的稿本(即《明外史》旧本);(4)《明史稿残存列传》(可能为康熙四十八年王鸿绪归田后的改稿);(5)王鸿绪《明史列传稿》康熙本(即《明外史》新本);(6)王鸿绪《明史稿》雍正本;(7)武英殿《明史》;(8)四库本《明史》。”(徐泓:《二十世纪中国的明史研究》,第37页)由此可见,最重要的版本就是416卷本《明史》、王鸿绪《明史稿》、武英殿《明史》三个版本,恰恰是《明史》成书的三个重要阶段的成果。故本文以张廷玉殿本《明史》(以下简称“殿本《明史》”)为主要讨论对象,参稽万斯同《明史稿》(以下简称“万稿”)与王鸿绪《明史稿》(以下简称“王稿”)进行对比讨论。殿本《明史》,使用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万稿有《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另有天一阁藏《明史稿》,2008年由宁波出版社收入《天一阁珍本丛刊》影印出版,一函22卷12册;后更名《明史列传稿》,收入《万斯同全集》(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年),亦为影印本;本文使用《续修四库全书》本。王稿使用1962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⑨李晋华:《〈明史〉纂修考》,《燕京学报》专刊之三,哈佛燕京学社,1933年12月,参见姜胜利主编:《明史研究》,瞿林东主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第110页。 ⑩黄宗羲撰,全祖望辑:《南雷诗历》卷3《送万季野贞一北上·己未》,《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97册,第650页。 (11)关于万斯同对《明史》纂修的贡献,可参见朱端强:《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2)刘承幹:《明史例案》卷2《王横云史例议》(上),徐蜀编:《〈明史〉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13)参见衣若兰:《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4-35页。 (14)汪由敦:《松泉集》卷7《答明史馆某论史事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328册,第762页。 (15)陈永明:《明人与清人:明清易代下之身分认同》,《清代前期的政治认同与历史书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95-96页。 (16)乔治忠在《清朝官方史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姜胜利在《清人明史学探研》(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陈永明在《清代前期的政治认同与历史书写》等书中,对有清一代官方与私家《明史》纂修演变的情况及其背后的根源,作了深入探讨。 (17)《张廷玉上明史表》,张廷玉等:《明史》,第8630页。 (18)刘知幾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卷2《内篇·本纪第四》,王煦华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19)张廷玉等:《明史》卷20《神宗本纪一》,第275-278页。万稿内容基本相同(卷19,第226页)。 (20)张廷玉等:《明史》卷21《神宗本纪二》,第279-281页。 (21)刘知幾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卷2《内篇·本纪第四》,第35页。 (22)刘知幾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卷2《内篇·列传第六》,第41页。 (23)黄云眉:《明史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本书内容挈要”,第5页。 (24)参见衣若兰:《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第46-47页。 (25)万斯同:《明史稿》卷332《石星传赞》,第25页。 (26)王鸿绪:《明史稿》之《史例议上》,第22a页。 (27)张廷玉等:《明史》卷228《李化龙传》,第5987页。 (28)万斯同:《明史稿》卷322《李成梁传》,第559页。 (29)万斯同:《明史稿》卷323《麻贵传》,第576页。 (30)张廷玉等:《明史》卷238《李成梁麻贵传》,第6203页。 (31)万斯同:《明史稿》卷321《刘邓子龙李应祥马孔英吴广童元镇传》“论”,第548页。 (32)张廷玉等:《明史》卷247《刘李应祥陈璘邓子龙马孔英传》“赞”,第6414页。 (33)万斯同《明史稿·朝鲜传》叙述简略,张廷玉《明史·朝鲜传》与之相差甚巨,与王稿则基本相同。 (34)李光涛:《朝鲜“壬辰倭祸”与李如松之东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年,第282页。 (35)《朝鲜宣祖实录》卷33,宣祖二十五年(1592)十二月二十三日己酉,《朝鲜王朝实录》,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刊,1960-1965年影印本,第21册,第592页。 (36)张廷玉等:《明史》卷320《朝鲜传》,第8292页。 (37)李光涛:《朝鲜壬辰倭祸中之平壤战役与南海战役:兼论“中国戏曲小说中的丰臣秀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1948年,第275页。 (38)张廷玉等:《明史》卷238《李如松传》,第6194页。 (39)张廷玉等:《明史》卷238《李如松传》,第6195页。 (40)张廷玉等:《明史》卷320《朝鲜传》,第8292页。 (41)张廷玉等:《明史》卷322《日本传》,第8358页。 (42)《朝鲜宣祖实录》卷35,宣祖二十六年二月庚寅、甲辰,《朝鲜王朝实录》,第21册,第624、638页。 (43)钱世祯:《征东实纪》,清钞本,年代不详,原书未著页码。 (44)王崇武:《李如松征东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6本,1947年,第348页。 (45)张廷玉等:《明史》卷320《朝鲜传》,第8296-8297页。 (46)李光涛:《丁应泰与杨镐——朝鲜壬辰倭祸论丛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3本第1分,1982年,第163页。 (47)《朝鲜宣祖改修实录》卷31,宣祖三十年九月己丑,《朝鲜王朝实录》,第25册,第663页。 (48)《朝鲜宣祖实录》卷93,宣祖三十年十月丁丑,《朝鲜王朝实录》,第23册,第319页。 (49)张廷玉等:《明史》卷320《朝鲜传》,第8297页。 (50)《朝鲜宣祖改修实录》卷31,宣祖三十年十二月丁巳,《朝鲜王朝实录》,第25册,第663页。 (51)有关丁应泰弹劾事件,参见李光涛:《丁应泰与杨镐——朝鲜壬辰倭祸论丛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3本第1分,1982年,第129-166页;孙卫国:《丁应泰弹劾事件与明清史籍之建构》,《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 (52)张廷玉等:《明史》卷322《朝鲜传》,第8299页。 (53)李光涛:《朝鲜壬辰倭祸中之平壤战役与南海战役:兼论“中国戏曲小说中的丰臣秀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1948年,第287页。 (54)陈永明:《清代前期的政治认同与历史书写》,“绪论”,第2页。 (55)黄云眉:《〈明史〉编纂考略》,原刊《金陵学报》第1卷第2期,1931年,参见姜胜利主编:《明史研究》,瞿林东主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第71页。 (56)陈守实:《〈明史〉抉微》,原刊《国学论丛》第1卷第4期,1928年,收入姜胜利主编:《明史研究》,瞿林东主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第10页。 (57)《明神宗实录》卷317,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丁亥,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年校勘本,第5911-5912页。 (58)《明神宗实录》卷339,万历二十七年九月乙丑,第6299页。 (59)申钦:《象村稿》卷39《天朝诏使将臣先后去来姓名·记自壬辰至庚子》,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刊:《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汉城:景仁文化社,1991年,第71册,第270页。 (60)《明神宗实录》卷323,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丁巳,第5995-5997页。 (61)《清高宗实录》卷996,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上癸未,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24页。 (62)参见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第2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97-146页。 (63)参见孙卫国:《清修〈明史〉与朝鲜之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 (64)《朝鲜宣祖实录》卷30,宣祖二十五年九月甲戌,《朝鲜王朝实录》,第21册,第544页。关于建州女真有意帮助朝鲜抗倭之事,可参见魏志江:《论后金努尔哈赤政权与朝鲜王朝的交涉及其影响》,《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65)参见黄元九:《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辩证:明史稿、明史关系纪事的底本问题》,《韩国学报》(台北)第5期,1985年12月,第449-460页。 (66)刘承幹:《明史例案》卷1《圣祖仁皇帝谕》,徐蜀编:《〈明史〉订补文献汇编》,第5页。 (67)刘承幹:《明史例案》卷2《徐健庵修史条议》,徐蜀编:《〈明史〉订补文献汇编》,第13页。 (68)刘承幹:《明史例案》卷2《徐健庵修史条议》,徐蜀编:《〈明史〉订补文献汇编》,第13-15页。 (69)刘承幹:《明史例案》卷9《万季野事略》,徐蜀编:《〈明史〉订补文献汇编》,第108页。 (70)王崇武:《读〈明史·朝鲜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第11分册,1947年,第1页。 (71)黄云眉:《明史考证》,“本书内容挈要”,第1页。 (72)陈守实:《〈明史〉抉微》,姜胜利主编:《明史研究》,瞿林东主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第34页。 (73)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台北: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15年,第160页。 (74)陈永明:《从“为故国存信史”到“为万世植纲常”:清初的南明史书写》,《清代前期的政治认同与历史书写》,第146页。 (75)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第51页。 (责任编辑:admin) |